第26章早点回来
拿下电影《声之纹》男主角的角色後,夏令希的生活节奏再次加快。
经过短暂的准备期,他便在周屿的陪同下,正式进驻了位于邻省一个古朴小镇的剧组。
电影拍摄地选在这里,是因为小镇保留着近乎原始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声场环境,与电影追寻“声音秘密”的主题高度契合。
开机第一天,氛围严肃而专注。
导演是国内知名的文艺片导演,以要求严格丶注重细节着称。
夏令希换上了剧组准备的服装
一件洗得发白的旧T恤和一条宽松的工装裤。
脸上也精心化了妆,增添了几分风霜和粗糙感,与他平日清爽精致的音乐人形象判若两人。
他看着镜子里陌生的自己,深吸一口气,迅速进入了状态。
《声之纹》讲述了一个名叫“林音”的年轻人,自幼对声音极度敏感,能听到常人无法察觉的细微声响,这种天赋却让他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陷入深深的孤独。
为了寻找世界上一种传说中的“原初之声”,他独自踏上了旅程。
影片几乎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更多的是依靠男主角的内心戏和与环境的声音互动来推进叙事,对演员的表现力要求极高。
第一场戏拍摄的是林音初到小镇,在清晨的雾气中独自走在青石板路上的场景。
没有台词,全靠眼神丶步伐和肢体语言传达出角色的疏离丶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渴望。
夏令希闭上眼睛,回想自己穿越到第一个世界的那种。。。初来乍到时的陌生与探寻感,将那种微妙情绪注入表演中。
镜头下,他走得很慢,目光掠过湿漉漉的屋檐丶缀满露珠的蜘蛛网,耳朵似乎捕捉着风声丶远处溪流声丶甚至自己的心跳声。
导演在监视器後看着,微微点了点头,喊了“过”。
然而,拍摄并非总是顺利。
有一场重头戏是林音在暴雨夜独自蜷缩在废弃的老戏院里,通过回忆与幻听,与内心积压的孤独和恐惧对抗。
这场戏情感层次丰富,需要极大的爆发力和控制力。
连续拍了三条,导演都不太满意,觉得情绪“还不够透,有点浮”。
夏令希身上被人工雨淋得湿透,冷得有些发抖,反复进入那种绝望无助的状态让他身心俱疲。
拍摄间隙,他裹着厚厚的毯子,坐在角落休息,眉头紧锁。
周屿递上热水,小声安慰。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顾念安发来的消息,一张照片。
顾念安的手放在钢琴键上,阳光照在上面。
[念安:今天阳光很好,试着弹了下你新教的那段。]
没有过多问候,却像一缕暖风,吹散了他心头的阴霾。
夏令希看着照片,嘴角不自觉弯起,回复了一个摸摸头的表情。
放下手机,他深吸一口气,对周屿说:“再来。”
第四条开拍时,夏令希调整了状态。
他不再刻意去“演”痛苦,而是将自己代入林音的心境,想象着如果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温暖和连接,会是何种滋味。
那种源自对失去的恐惧所滋生出的孤独感,瞬间变得无比真实。
镜头推近,特写捕捉到他湿润的眼眶中不是泪水,而是一种空洞的绝望,微微颤抖的嘴唇和紧抱双臂的姿势,将角色的脆弱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卡!很好!这条过了!”导演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