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好
夏令希这两首风格迥异却接连发布的摇滚新歌,如同在乐坛投下了两颗炸弹。
第一首《蚀日》充满了压抑的嘶吼和狂暴的电子音效,将负面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其技术难度和情感张力甚至让一些资深乐评人都感到震惊。
不少原本被“黯”那种黑暗风格吸引的听衆,在听到这首《蚀日》後,都不得不承认,夏令希玩起这种风格来,无论是技巧的精准度还是情绪的层次感,都远比“黯”更加老辣和深刻。
然而,还没等人们从《蚀日》的冲击中缓过神来,第二首《破晓》紧随而至。
这首歌沿用了《蚀日》相似的摇滚框架和复杂的编曲技巧,但整体基调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旋律变得昂扬向上,歌词充满了挣脱束缚丶迎接光明的力量,仿佛在经历黑夜的肆虐後,终于迎来了旭日东升。
两首歌连在一起听,就像完成了一次从深渊到黎明的心灵涤荡。
夏令希那条附带俏皮解释的微博,更是将效果拉满。
粉丝们都快笑疯了:
【哈哈哈哈夏夏你是懂洗耳朵的!】
【第一首:我黑化起来连自己都怕!第二首:吓到了吧?骗你的~还是阳光开朗大男孩~】
夏令希表示这条评论有点尴尬,并默默抠出一座魔法城堡。
【某些人看到了吗?不是我们夏夏不会,是人家不爱!格局打开!】
【《写给家里那位洗耳朵》哈哈哈哈哈哈哈,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黯:我走黑暗风。夏令希:我黑暗完了还能自己洗干净,你呢?】
这波操作,不仅狠狠打了“黯”及其拥趸的脸,证明了夏令希驾驭多种风格的游刃有馀,更将他那种“玩音乐”的轻松心态和积极价值观展现无遗。
大衆的观感从“同情被黑”迅速转变为“佩服其实力和心态”,口碑和人气再度飙升。
“黯”那边果然陷入了短暂的沉寂。这种被全方位碾压丶连最後的“风格独特性”都被证明是人家可以随手拈来甚至优化升级的打击,对于一个偏执的天才来说,无疑是沉重的。
而顾家老宅里,气氛则有些微妙。
顾念安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听到了这两首新歌。
当《蚀日》那充满攻击性的前奏响起时,他微微蹙了蹙眉,虽然能听出其中的高超技巧,但那种浓烈的负面情绪让他有些不适应。
然而,当《破晓》的旋律接踵而至,尤其是听到夏令希在微博上那句“给家里那位洗耳朵”时,他先是一愣,随即耳根不受控制地红了起来,心里那点不适瞬间被巨大的甜意取代。
晚上夏令希回来,就看到顾念安坐在沙发上,看似在看书,但书页很久都没翻动一下。
夏令希凑过去,从背後抱住他,下巴搁在他肩膀上,故意用懒洋洋的语气问:“怎麽样,今天的新歌?没吓到我们家‘这位’吧?”
顾念安身体微微一僵,合上书转过头:“第一首……是有点吵。”
他顿了顿,声音小了下去。
“……第二首很好听。”
夏令希低笑出声,亲了亲他的耳尖:“嗯~我也喜欢这首~”
说着,他又继续补充,带着点邀功的意味:“怎麽样,我这波反击,还行吧?是不是特别帅?”
顾念安看着他得意的样子,忍不住也笑了,轻轻“嗯”了一声,然後伸手环住他的腰,把脸埋进他怀里,闷闷地说:“以後……别写那种太黑暗的了。”
虽然知道是策略,但他还是不喜欢夏令希的音乐里沾染上太多负面情绪,哪怕只是假装。
“好~”夏令希从善如流地应着,搂紧怀里的人,“以後只写让你开心的歌。”
“黯”那边的沉寂并没有持续太久。
他显然不是那种会轻易认输的性格。
只是,他的反击方式变得更加刁钻和隐蔽,不再局限于音乐风格的争论。
几天後,一个匿名的音乐分析账号在某个专业论坛发布了一篇长文,标题为《解构“天才”夏令希:论资源堆砌与“恰到好处”的灵感》。
文章没有直接攻击,而是用一种看似客观冷静的口吻,详细“分析”了夏令希从出道至今的每一首热门作品。
文章承认其旋律的流畅和制作的精良,但话锋一转,开始深挖其编曲中使用的某些复杂音色库和效果器,暗示这些并非普通独立音乐人能够轻易获得,并列举了为他提供制作支持的几位国际顶级幕後人员的名字和资历。
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夏令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背後强大的资源支持,使其作品始终保持在一种“安全的高水准”上,缺乏真正破釜沉舟的原创性和艺术冒险精神。
并暗指他最近的风格转变,更像是一种在资源保障下的丶精明的“市场策略”,而非发自内心的艺术探索。
这篇文章很快被一些对主流商业音乐抱有敌意的乐评人和小衆音乐爱好者转发,虽然没掀起全民大讨论,却在特定的圈层内引发了又一轮关于“艺术纯粹性”和“资本介入”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