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灯光映照在谢景和那如玉般俊美的脸上,谢老夫人的目光如有实质,半响,她开口道:“听说,你最近和宫里那位走的很近?”
她语气不声不响,却满是试探。
谢景和上前一步,走到谢老夫人身侧的矮榻旁坐下,他语气平淡:“祖母从何处听说来的?”
谢老夫人冷哼一声:“自然是你那二叔说的。”
她对谢运的话也并非全信,只是那其中的端倪,确实让她心中升起了一抹怀疑。
“祖母,孙儿愚钝,可还不至于与陛下有牵扯。”谢景和低头,态度十分恭敬,让人挑不出错处来。
“只是听你二叔说,今日陛下提拔了一位官员,去户部做事,可是真的。”谢老夫人并未轻易相信谢景和的话。
她这个孙儿,在这家中,比谁都精明。
“自然是真的。”谢景和语气带了几分随意,不等谢老夫人开口,他又继续道:“只是一个六品小官,哪里值得二叔告到您这里来。”
“只是这桩桩件件,不得不让人多想。”见谢景和不以为意,谢老夫人又劝道:“景和啊,这天下的女子多了去了,你莫要栽了跟头。”
“祖母放心,孙儿自有把握。”
谢老夫人沉思片刻,突然道:“你看不上姝儿,可是有其他中意的女子?”
谢景和端起放在桌上泡好的新茶,轻轻抿了一口,算是回绝了谢老夫人的问题。
谢老夫人态度却十分坚决,“你也莫要推辞,既然你说和宫中那位并无牵扯,隔日我这个老太婆替你挑选几位世族女子的画像,你挑选哪个都成。”
谢景和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眉头微皱,“祖母,此事还不急。”
谢老夫人站起身,向里屋走去,只丢下一句不容人拒绝的话:“你已经二十有二了,是时候娶妻了,莫要再推辞!”
她态度十分强硬,谢景和垂眸,站起身告辞。
接连几日,沈知瑶在朝堂上吃了好几个软钉子,今日又不例外。
沈知瑶摔出了手中的奏折,朝下的官员虽说跪了一地,面上却都带着几分不以为意。
“王大人,你说,这今年翰林院只有四位名额,且之前殿试一甲已经定了三位,按理说,剩下的空位只有一个,你的两个儿子,又怎能都进了翰林院?”
沈知瑶的脸色异常阴沉,这群官员,各个阳奉阴违,朝堂上都装的一个比一个好,暗地里的手段却接连不断。
王起明从一群官员中走出,他面色镇静,恭敬道:“陛下,前几日翰林院的掌院说,自从李大人调去户部后,做事人手不够,这才举荐了臣的两个孩子。”
“臣家的两位公子,之前在永和书院读书,人品,才能都十分不错,众位大人也都是有目共睹的。”他说着,向身侧的其余官员露出一抹和善的笑。
那翰林院的掌院,谁不知是王家的旁枝。
而有些官员家中的孩子也希望能进入翰林院,自然不会反驳王起明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