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启似笑非笑道:“皇弟忧心边关将士,甘愿以身相许,为国娶妃,陛下何不成全了他这片赤诚?”
皇帝气得抄起案上青玉镇纸就要砸去,临了却换作一枚红荔,笑骂道:“他混账,你也跟着说风凉话!是要气死朕不成?”
沉吟片刻,皇帝看向萧启,语气缓和几分:“朕记得,从前倩波那孩子最是心悦于你。如今更是痴迷到连桃花煞这等手段都用上了,足可见用情至深。不如你看在安王的面子上……”
萧启漫不经心地掸了掸衣袖,抬眸一瞥:“二叔,侄儿的府邸,可不是什么垃圾都收。”
这句久违的“二叔”,叫得皇帝心头一暖。
皇帝眼底掠过一丝笑意,面上却佯怒:“那就许她个侧妃之位。横竖娶回家后,碰不碰随你。安王与你向来投契,若能结下这桩姻缘……”
“平白让我矮了安王一辈,我不乐意。”萧启截断话头,凤眸微挑,“我求您赐个婚,没要求买一送一。您别擅作主张。”
说着他话锋一转:"陛下,宁远世子这会儿也该到了。您不是好奇桃花煞一案?不如传他进来细说。"
"也罢。"皇帝颔首,对内侍吩咐道,"去看看赵家那小子来了没有。若是到了,让他直接把姜云昭一并带过来。"
太监领命而去,不多时却神色慌张地返回:“陛下,说是姜小姐在路上耽搁了……”
“何事耽搁?”皇帝并不太当回事,“车驾坏了?”
那小太监嗫嚅片刻,道:“说是贵妃娘娘回鸾的路上,脚下滑了一跤,且……”
“且如何?!”皇帝脸色已冷了下来。
“且。。。。。。且当众跌进了太子殿下怀中。”小太监声音越来越低。
“放肆!”皇帝猛地站起,袖袍带翻了案上茶盏,“人在何处?”
“把那孽障给朕提来!”他快步朝外走去,怒声如雷霆炸响:“朕的御杖呢?看朕今日不打死这个不知纲常伦理的东西!”
身后,萧启不紧不慢地起身,恰到好处地落后数步,与盛怒的皇帝保持着一段得体的距离。
皇帝素来多疑,又极重颜面。
这等宫闱丑闻本就令他难堪,方才自己又一径添柴加火。
皇帝这满腔怒火,合该尽数倾泻在太子身上。
*
碧云寺外。
云昭正欲登车,忽听不远处传来一声惊呼。
就见贵妃步下台阶时,莲步轻移间忽失了平衡。
原本她左右都有侍女搀扶,可也不知是她太过慌乱,还是别的什么缘故,竟惊叫了声,纤腰一扭,径直朝走在前方的太子方向跌去。
太子闻声回首,恰将软玉温香接入怀中。
他动作极快地撤手后退,面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厉声斥道:“都是怎么当的差!连贵妃都搀扶不稳?”
贵妃惊魂未定地抚着心口,雪腮泛红,一双含情目却似有若无地黏在太子面上。
云昭冷眼扫过众人,只见多数贵妇皆掩唇低语,目光在贵妃与太子之间来回逡巡,显然都被这桩突如其来的“意外”惊得不轻。
唯有距离贵妃颇近的梅柔卿脸色煞白,一脸被雷劈过的表情,双眼直勾勾地看着贵妃。
早先一步下了石阶的柔妃道:“亏了太子殿下身手敏捷,否则贵妃姐姐这一跤怕是摔得不轻。”
她纤指轻抚胸口,黛眉微蹙,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
贵妃恍然回神,迅速垂下眼帘,将眸中神色尽数掩去。
柔妃忽又转身,目光与云昭在空中短暂交汇,随即柔声道:“云昭小姐,本宫忽然有些头晕,许是方才受了惊吓,气血有些不稳。可否劳你为本宫瞧瞧?”
云昭会意,从容应道:“娘娘若不嫌弃,民女可口述几个调理气血的方子。待娘娘回宫后,命人按方调配便是。”
说话间,她已随着柔妃款步走向那辆鎏金绘彩的华盖宫车。锦帘垂落的刹那,将外界所有窥探的目光彻底隔绝。
马车徐徐前行,辘辘轮声掩去了车内低语。
车厢内,柔妃敛去方才的娇弱之态,玉容凝霜:“云昭,今日进宫,若贵妃出现任何异样,不论情形如何,请你务必要替她保胎!”
云昭眸色沉静:“我以为娘娘深恨贵妃,且巴不得她与太子的丑事公之于众。”
“我确实恨不得她死!”柔妃朱唇噙着一抹淬毒的冷笑,“但就这么轻易暴露,未免太便宜她了。
我要她日日看着腹中孽种一点点长大,要她与太子的丑事铁证如山,更要让陛下亲眼看清——
从前他捧在心尖上的人,如何背着他与他的亲生儿子乱、伦、交、媾!”
这刻骨铭心的恨意,听得云昭心头微惊。
她沉默片刻,忽而道:“我一直好奇,娘娘是如何得知贵妃与太子这桩秘事的……”
柔妃忽绽娇甜笑靥,语声却寒彻骨髓:
“因为陛下亲手喂她服了整整十年的断嗣散。从头至尾,陛下对她只有恩宠,却从未打算让她诞下龙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