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女官嬷嬷们退下后,大中殿内又恢复了往日的肃穆宁静,平素几乎听不到半点人声。
是因为殿内的内监宫娥们都知道皇帝喜静,所以不敢惹出嘈杂的动静来。
但是眼下这份嘈杂,却让梁立烜心头感到孤寂的苦楚。
——若是她和东月还在就好了!
若是他的妻女在这里,大中殿内必然是有些人气和人声的,何至于死寂至此!
他等不及想要将她娶回来。
不知是否是皇帝心诚则灵的祈盼,龙徽三年的春日过得似乎格外的快。
这一年的七月,转瞬即至。
自国朝建立之后,这个庞大帝国的各种礼乐制度也有条不紊地被人确定了下来。
其中关于天家的婚礼、祭礼、丧葬之礼等等,更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天子娶皇后、太子娶储妃、公主嫁驸马,种种诸事都早在龙徽元年的年末就被礼部相关官员制定了下来。
而大邺开国以来的第一场天家婚礼、本朝的第一位皇后的婚礼,也都在这种礼乐制度的安排下紧锣密鼓地筹办了起来。
龙徽三年七月初一的这一日,皇帝的册封使们开始来到燕王府行册后种种礼节,如纳吉、纳征、纳采、问名、册后等等。
光是这几个仪式,整个朝廷的文武百官乃至宗庙都全部上下忙碌了起来。
谁都能看出皇帝对这场婚礼、对自己未婚妻的极度重视。
不过家中内外的人到底都有多忙,观柔尚且并不知道。
即便各种文武官员、册封使者们在赵家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流水一般的各种物件送来送去,好歹都有赵偃夫妇去应对,而她还可以照旧躲在闺阁里呼呼大睡,偷懒养着精神。
然而,等到即将进宫的这一天终于到来时,却再也由不得她懒散了。
七月初五的这日夜里,观柔便开始被人“折磨”着保养身体,涂抹各种香膏玉露,力求养出她明日最动人的姿态,让她用这般最动人的容颜去完成她的婚礼。
老嬷嬷们将观柔上上下下涂抹完了一番后,便催促着观柔快些睡下,否则明日早起梳妆,必定没有精神,而她们也预备着将要下去了。
守在女儿身边的王妃杨拂樱忽地咬了咬唇,抬手喊住了一个老嬷嬷,将她招到观柔身边来,轻声道:
“嬷嬷们是不是还未给我们姑娘教导……教导夫妻人伦之事?”
这事她本不想提,但是见这些宫里来伺候观柔的婢子们似乎全然忘记的样子,怕女儿到时候懵懵懂懂地吃了苦头,又还是不得不主动开口。
她这话中另一层暗含的意思就是,她们赵家还没有亲自教过女儿这些事,赵氏女现在还什么都不懂,她们并不是上赶着要求着伺候皇帝的。
这是观柔身为女子的矜持和贵重。
只是如今明夜就是新婚夜……她们赵家可以拿捏着这份矜贵的气,可宫里就一点都不过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