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摊牌了我 > 第29章(第1页)

第29章(第1页)

暖阁外的石狮子覆着薄雪,獠牙毕露,却在他眼里与寻常石雕无异。太监让他在廊下等着,自己捧着木盒进去了。

沈砚立在廊边,雪落在肩头,他浑然不觉,只望着檐角的瑞兽发呆。

不知过了多久,太监出来,语气平淡:“太后跟陛下在用膳,你回去吧。豆干每月多送些,另外做法写份交上来,尚食局要存档。”

沈砚垂眸:“草民遵旨。”这就是权势,一句话可以让下面的人胆战心惊许久,却可能只是当权者突如其来的兴致,过了,便忘了。

转身离开时,他终于忍不住好奇,用眼角余光飞快扫了眼暖阁的窗棂,糊着明黄色的窗纸,隐约能看见里面燃着的炭火,却什么都看不清。

回到铺子时,雪已经停了。王老汉和春桃在门口张望,见他回来,脸上的焦灼散去大半。

“咋样?”王老汉接过他的斗篷,见上面落满雪,忙用手拂去。

“无事,太后没有召见。”沈砚解下斗篷,声音听不出情绪,“宫人让以后多送些豆干,写份做法存档。”

王老汉松了口气:“那做法……”

“写家常版的。”沈砚打断他,走进灶房,“关键处用‘适量’‘少许’带过。”

秋禾正在给卤汤添料,见他进来,手一抖,料包差点掉锅里。他看了眼,没说什么,只拿起长勺搅了搅汤,老卤汤在火上泛着细泡,香气醇厚,让人踏实。

傍晚算账时,春桃把银票推到他面前,眼里闪着光:“沈小哥,买铺子的银子够了!”

沈砚看着那沓银票,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从初到京城时攥着几两碎银的局促,到如今能买下一间铺子,像场走了很久的路,终于踩到了实地上。他抬头看向窗外,夕阳正落在“沈记卤味”的招牌上,雪后的金光铺在字上,竟有了几分暖意。

“明天去办手续。”他拿起账本,指尖划过“江南”“府衙”“宫宴”几行字,最终停在“沈记卤味”四个字上。

王老汉在一旁烫了壶酒,给他斟了杯:“喝点暖暖身子。”

沈砚接过酒杯,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暖意漫到四肢百骸。

夜色渐深,沈砚坐在灯下写那份“家常版”卤味做法。笔尖划过宣纸,留下清隽的字迹,写到“香料用量凭手感调配”时,他顿了顿,嘴角几不可察地勾了勾。

买下铺子的手续办得很顺当。沈砚从衙门出来时,手里捏着那张烫金的地契,指尖传来纸页微凉的触感,心里却稳当得很。

不像旁人得了产业那般雀跃,他只站在街角看了会儿自家铺子的方向,便转身往香料铺去,给宫里的香料快用完了,得趁早备齐。

香料铺的老板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见沈砚进来,连忙迎上来:“沈老板稀客,今儿要点什么?”他知道这年轻人的卤味进了宫,说话时带着几分客气。

“要些贡椒和陈皮,最好的那种。”沈砚走到柜台前,目光扫过一排排贴着标签的香料罐,“再称两斤上好的八角,得是今年新收的。”

老者应着,手脚麻利地称好香料,用油纸包好:“沈老板这是给宫里备的?我这贡椒可是托人从蜀地捎来的,比市面上的香三分,还不燥。”

沈砚点头,付了银子,拎着香料往回走。路过布店时,他停下脚步,看着橱窗里挂着的蓝印花布,春桃说过,用这布做伴手礼的包袱好看。他想了想,进去扯了两丈,又让伙计裁了些细碎的红绸,打算给江南的货换种新包装。

回到铺子,王老汉正指挥着两个木匠丈量尺寸。“小砚回来得正好,你看这隔墙拆了,展台能多摆三个,够不够用?”他指着铺子后半截的土墙,眼里满是期待。

沈砚走过去看了看,木匠已经在墙上画了记号,拆了墙确实能敞亮不少。“再往南挪三尺,留些地方做个小柜台,专门收账。”他补充道,“后院的井就打在灶台旁边,取水方便。”

木匠连连应着,王老汉笑得合不拢嘴:“还是你想得周到。”

秋禾和刘婶、赵婶正在打包江南的货,见沈砚回来,都抬头看他手里的布。“沈小哥,这布真好看!”秋禾眼睛一亮,“包伴手礼肯定体面。”

沈砚把布递给她:“你看着裁,样式别太花哨,素净些好。”他转身进了灶房,将新买的香料倒进罐里,分门别类码好。给宫里的香料单独放一个架子,贴了张小字条,免得跟寻常香料混了。

正忙着,苏文彦摇着扇子走进来,身上穿的狐裘看着就暖和。

“沈老板,恭喜啊,如今也是有产之人了。”他笑着拱手,目光扫过铺子里的木匠,“这是要扩建?”

“添些地方,省得挤。”沈砚给了倒了杯热茶,“苏公子今儿怎么有空过来?”

“来给你送个好东西。”苏文彦从袖里摸出个小册子,“这是我托人抄的《卤味谱》,里面有几种江南的做法,你看看能不能用得上。”

沈砚接过册子,翻开一看,里面用工整的小楷记着十几种卤味做法,从卤鸭舌到卤笋干,连火候和香料搭配都写得详细。他心里一暖:“多谢苏公子费心。”

“跟我客气什么。”苏文彦呷了口茶,“对了,上次你进宫,没遇到什么麻烦吧?我听尚食局的朋友说,太后挺喜欢你的卤豆干,还问起你呢。”

沈砚手顿了顿,面上依旧平静:“没什么麻烦,太后当时跟陛下在用膳,并没有召见。”

苏文彦也没多问,只笑着说:“那就好。往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