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邦使臣们私下里议论纷纷,都觉得难以置信。在他们看来,帝王当以江山社稷为重,怎会为了一个男子,打破千百年来的祖制?
可震惊之余,没人敢公开议论。大曜国力强盛,帝王又积威甚深,他们若是多嘴,恐会影响两国邦交。
暮色降临时,帝王处理完政务,回到寝殿。沈砚正坐在窗边等他,见他进来,连忙起身:“陛下,您回来了!朝臣们……”
“都知道了。”帝王走上前,伸手将他揽进怀里,“虽有异议,却也不敢多劝。至于外邦使臣,想来也该听到消息了。他们怎么想,朕不在乎。”
沈砚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心里的不安渐渐散去。他伸手搂住帝王的腰,轻声道:“陛下,你真好。”
“嗯,晚点再撒娇。”帝王低头在他额间印下一个吻,语气带着宠溺,“御膳房做了你爱吃的松鼠鳜鱼,还有炖好的燕窝,快尝尝。”
两人坐在桌边用餐,沈砚夹了块鳜鱼肉,递到帝王嘴边:“陛下,您也吃。”
帝王张口吃下,看着他眼底的笑意,心里满是满足。
筹备
封后大典的筹备事宜,由太后亲自主持。
慈宁宫每日人来人往,尚衣局的绣娘捧着礼服样稿来回请示,工部的官员拿着祭天仪式的流程躬身汇报,连御膳房都每日派人来询问大典膳食的细节。
太后事事亲力亲为,只盼着给沈砚一场最盛大、最周全的仪式。
这些日子太忙了,以后可能会更忙。沈砚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将铺子的收益与权责做了拆分:他拿出了五成收益,大头份额分给了王婆子、王老汉和丫蛋,让老两口攒些傍身钱,也让丫蛋将来出阁,带着底气,不必看人脸色;
其余部分则按例分给了春桃、秋禾、大刘这些店里的元老,既是酬谢他们的尽心出力,也是稳住人心。
沈砚每日除了陪帝王处理些简单的政务,其余时间都在宫人指引下熟悉封后礼仪。从祭天的流程到接受百官朝拜的姿态,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练习。
帝王怕他学习会闷,每日处理完政务就陪他在御花园散步,御膳房更是按太后的吩咐,顿顿都有滋补的汤品,不过短短半月,沈砚脸颊便圆润了些,连肤色都透着健康的粉白,不再是从前那副清瘦模样。
这日午后,尚衣局的掌事嬷嬷捧着封后大典的礼服样衣,送到寝殿来请沈砚试穿。
打开锦盒的瞬间,正红色的云锦在光下泛着柔光,金线绣的凤凰从领口延伸到裙摆,尾羽缀着细碎的东珠,走动时会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折射出细碎的光,华贵却不张扬。
“沈公子,这是按太后娘娘的吩咐做的,用的是江南最好的云锦,凤凰纹样也是尚衣局最资深的绣娘绣了一个月才完成的。”掌事嬷嬷笑着解释,“您快试试,若是哪里不合身,奴才再让人改。”
沈砚礼貌点头:“有劳嬷嬷费心了,我试试。”
宫人上前帮他换上礼服,整理妥当后,沈砚转过身,看向刚处理完政务回来的帝王。
帝王刚走进殿门,目光就被他牢牢吸引。正红色本就挑人,却将沈砚的肤色衬得愈发白皙,金线凤凰落在他身上,竟没压过他自身的温润气质,反而多了几分端庄。尤其是他脸颊圆润后,下颌线条柔和了许多,笑起来时眼底会泛起浅浅的梨涡,比从前更显灵动。
“陛下,怎么样?”沈砚抬手理了理领口,语气平静,却难掩眼底的几分期待。
帝王走上前,指尖轻轻划过他腰间的系带,感受到布料下温热的肌肤比从前软了些,忍不住轻轻捏了捏:“很好,比朕想象中还要好看。”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目光落在沈砚脸上,“这几个月养得不错,手感比从前好太多了。”
沈砚凶巴巴地伸手拍开他的手:“陛下又取笑我。”
帝王低笑,伸手将他揽进怀里,下巴抵在他发顶:“不是取笑,是真心觉得好看。”
正说着,太后身边的嬷嬷来报,说外邦使臣递了折子,想留在京城参加封后大典,待大典结束后再启程回国。
“哦?他们倒会找理由。”帝王挑了挑眉,语气带着几分了然。
外邦使臣本应在开国大典后就离开,如今借着封后大典留下,无非是想亲眼看看“男子为后”的盛典,顺便探探大曜的态度。
“陛下打算同意吗?”沈砚靠在他怀里,轻声问。
“同意,为何不同意?”帝王眼底闪过几分笑意,“让他们留下来观礼也好,正好借这封后大典,让他们好好见识见识我大曜的礼制。”
几日后,外邦使臣按例入宫觐见,实则是想亲眼见见沈砚,确认他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受帝王重视。
太和殿内,楼兰、高丽、真腊的使臣站在殿中,目光不自觉地往帝王身边的沈砚瞟,今日沈砚穿着一身月白常服,虽未穿朝服,却被帝王特许坐在身侧,姿态从容。
他比使臣们上次见到时丰腴了些,脸色红润,眉眼间带着几分被精心呵护的温润,看向帝王时,眼底会泛起浅浅的笑意,显然是被宠得极好。
使臣们心里暗暗惊讶,能让帝王如此上心,甚至为他打破祖制的人,果然不一般。
“诸位使臣想留在京城参加封后大典,朕准了。”帝王端着茶杯,语气平淡,“大典那日,会有人安排席位。”
楼兰使臣连忙躬身道谢:“多谢陛下恩典!臣等定会准时观礼,为陛下与沈公子贺喜。”
其他使臣也纷纷附和,连之前满心不甘的阿依慕公主,此刻也只能强压下心里的失落,跟着使臣一同行礼。她看得清楚,沈砚在帝王心里的地位,早已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