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他的目光停顿在一个略显古早、色调沉郁的海报上。海报中央是一个瘦削的少年背影,穿着宽大破旧的衣服,站在雨幕笼罩的昏暗街角,路灯的光晕在他脚下拉出长长的、孤寂的影子。片名是《野草》,旁边主演一栏清晰地写着:艾什
兰宇钦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当初对决前,他曾模仿过这部电影的剪辑片段。这是艾什14岁时的银幕处女作,也是他横空出世、震惊影坛的。
凭借片中那个在底层挣扎求生的流浪少年“阿辉”,他获得了香江电影金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男主角提名。而在其中所展现出的天赋和爆发力,至今仍被影评人津津乐道。
鬼使神差地,兰宇钦按下了播放键。客厅的遮光窗帘缓缓合拢,室内光线暗沉下来,屏幕的光成为唯一的光源。片头带着老胶片特有的颗粒感和沙沙声,将人瞬间拉入那个潮湿、混乱、带着绝望气息的世界。
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却沉重得让人窒息。阿辉,一个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少年,像野草一样在城市的夹缝中顽强又卑微地生存。他偷窃、打架、露宿街头,只为一口吃的,一个能蜷缩的角落。
他眼神里有着野兽般的警惕和求生欲,也有着被生活反复捶打后的麻木。但偶尔,在无人看见的角落,对着一只同样流浪的瘸腿小猫,或是橱窗里一块遥不可及的蛋糕,那麻木深处会闪过一丝属于孩童的、未被完全磨灭的渴望和脆弱。
兰宇钦靠在舒适的沙发里,身体却逐渐绷紧。他完全被屏幕上的少年吸引了。14岁的艾什,尚显稚嫩的面孔没有日后的锋利,但那双眼睛——深邃、幽暗、仿佛蕴藏着无尽深渊和狂风暴雨的眼睛——却已经拥有了穿透灵魂的力量。
他的一举一动都带着一种原始的、未经雕琢的粗粝感,奔跑时像一头慌不择路的小兽,挨打时蜷缩的姿势透出刻骨的疼痛,偷到食物时狼吞虎咽的狠劲让人心头发酸。没有技巧,只有全然的沉浸和交付。
兰宇钦看得屏住了呼吸。他作为演员,太清楚要达到这种“无痕”境界的难度。这需要演员与角色灵魂的共振,需要抛弃一切杂念的赤诚。
他看着少年艾什在泥泞中打滚,在雨中嘶吼,在冰冷的桥洞下抱着膝盖发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次肌肉的抽搐,都精准地传达着阿辉的绝望、愤怒、不甘和那一点点微弱的、几乎熄灭的希冀。
这与他后来所熟悉的艾什,判若两人。成名后的艾什,无论是银幕上还是公众视野中,都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疏离和掌控感,眼神里是玩世不恭的嘲弄和深藏不露的精明。
他的表演变得更为圆熟、更具技巧性,甚至带着一种精心设计的“破绽”感,游刃有余地挑动着观众的神经。但《野草》里的艾什,是纯粹的生命力本身,是未经打磨的钻石原石,带着灼人的光芒和棱角。
吃饭10
电影接近尾声。阿辉卷入一场更大的纷争,被逼到绝境。他站在废弃的天台边缘,脚下是深渊般的城市霓虹。雨水冲刷着他苍白瘦削的脸颊。
他没有哭喊,没有咆哮,只是静静地站着,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镜头缓缓推进,最终定格在他那双眼睛里。
就在那一刹那,兰宇钦的心猛地被攫住了!
屏幕里,少年阿辉的眼神,透过层层雨幕和时光的尘埃,猝不及防地,与屏幕外十年后的兰宇钦,直直对上!
那双眼睛里的空洞并非虚无,而是承载了太多无法言说的痛苦、对这个世界的彻底失望,以及一种近乎冷酷的、与世界决裂前的平静。
那不该是一个十四岁少年能出演的眼神……
兰宇钦感到一股电流从脊椎窜上头顶,头皮发麻,呼吸都停滞了一瞬。那眼神太有穿透力,太真实,仿佛那个14岁的艾什本人此刻就站在他面前,剥去了所有伪装,袒露着那个最原始、最疼痛的核心。
一种巨大的震撼混合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他胸腔里翻涌、冲撞。
电影结束,黑屏,字幕缓缓升起。客厅里只剩下片尾曲苍凉悠远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
兰宇钦依旧保持着僵直的坐姿,久久没有动弹。屏幕的微光映在他脸上,明暗不定。
他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机,解锁屏幕。
时间显示十点三十五分,一条微博推送恰好弹了出来,来自他关注的“艾什”单人超话。最新一条是粉丝前线拍的机场图,标题写着:
【什哥今日份帅气!xx品牌活动启程!】
兰宇钦的手指顿了顿,还是点了进去。照片里的艾什穿着剪裁利落的深色大衣,步履匆匆,被保镖和助理簇拥着走向通道。
他微微侧脸,似乎在和旁边的经纪人说着什么,表情是一贯的疏离淡漠。最显眼的变化是头发——那头标志性的、曾被他亲手梳理过的白金色半长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利落的黑色短发,发梢修剪得极短,露出清晰的鬓角和优越的头骨线条,显得整个人的气质更加冷冽、精悍,甚至带着一丝生人勿近的锋利感。
照片抓拍的角度很好,清晰度极高。即使是在匆忙的行程中,艾什的侧脸轮廓依旧完美得像雕塑,下颌线绷紧,鼻梁高挺,薄唇抿成一条冷淡的直线。
黑色短发让他本就立体的五官更加突出,少了几分曾经的张扬不羁,多了几分成熟沉稳的压迫感。
兰宇钦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屏幕,放大了照片,目光在那张熟悉的、却又因发型改变而带来一丝陌生感的脸上停留了很久,看着光影在他深邃的眼窝和高挺的鼻梁处投下阴影,更添了几分神秘和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