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犹豫不决,“可是……”
太后打断他的话,“没有可是,元儿,为了我们的未来,你必须要勇敢地面对。”
男子低头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吧,母亲,我听您的。”
太后欣慰地笑了笑,“这才是我的好儿子。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更加小心谨慎,等待时机。”
男子点点头,随后在众人的视线下离开了慈玉宫。
太后轻轻地揉了揉太阳穴,暗忖:真没想到到了关键时候,自己的亲生孩子竟然临阵退缩了。不过好在劝了回来,才不至于让自己全军覆没。
原本自己早就计划好了的,只要元儿登上了那至尊的地位,自己可就是拥有了永久的权力。只要苍琰在一日,自己就无法掌控朝堂。
一旦元儿登上帝位,自己可就能掌握了一切了。
接下来的日子,太后与男子更加密切地谋划着。他们暗中联络各方势力,积攒力量,同时观察着皇帝的一举一动,寻找着合适的机会。然而,宫廷中的斗争风起云涌,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
太后深知,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但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她愿意冒险一试。
而男子心中却始终有着一丝不安,他时常想起皇帝对他们母子的好,心中矛盾不已。但在太后的逼迫下,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一步步走向那未知的命数。
……
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皇帝寝宫之中,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气息。阳光透过精美的窗棂洒落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苍琰静静地躺在宽敞华丽的床榻之上,脸色苍白如纸,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坚毅和决心。在陌后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下,他那原本虚弱不堪的身体终于逐渐有了起色,开始慢慢恢复元气。
然而,尽管身体状况尚未完全康复,苍琰心中始终牵挂着国家大事。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苍生的福祉与安危,不能因为个人的病痛而耽误政事。于是,当他感觉到自己的体力稍有恢复时,便毅然决定起身,前去处理那些迫在眉睫的重要事务。
陌后看着苍琰坚定的神情,眼中满是忧虑和心疼,但她也明白丈夫的责任重大,无法阻拦。只能默默地帮他整理好衣物,送他离开寝宫,前往朝堂。
苍琰迈着略显蹒跚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宫殿深处。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全身力气,但他的目光却始终坚定不移,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担当。
朝堂上,等苍琰坐下后,众臣高呼万岁。
苍琰大手一挥,“众卿平身。”
众臣齐声道:“谢皇上。”
苍琰环视底下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某位臣子出列,拱手,“皇上,臣有事启奏。”
苍琰看了眼他,“梁爱卿说说吧!”
梁侍郎道:“臣要说的就是太后。太后已被软禁多日,要是并未有证据,是时候该解禁了。”
苍琰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朕也知晓此事不宜拖延太久,但如今真相尚未水落石出,还需时日调查。”
梁侍郎面露难色,“可是太后毕竟是皇上的庶母,长时间软禁恐会引起朝野上下的议论。”
苍琰眼神一冷,“朕自有分寸,若无其他事,就先回位。”
梁侍郎拱手,回到了列位上。
苍琰道:“太后的寿宴就在这几日了,礼部尚书可有准备好?”
礼部尚书出列,恭敬地回道:“回皇上,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是,太后娘娘如今仍被软禁,寿宴之事是否需要推迟?”
苍琰摆了摆手,“不必,如期举行。”
他心中已有计较,不管太后是否有罪,寿宴都是要办的。
这时,另一位大臣站了出来,“皇上,近日南方水灾严重,百姓流离失所,还望陛下早日派人赈灾。”
苍琰面色凝重,“朕已知晓,会尽快处理。众卿还有何事要奏?”
群臣沉默不语。
苍琰见状,宣布道:“既然如此,那就散朝吧。”
众臣齐声道:“臣等告退。”
待散了朝,走出朝堂后,群臣开始窃窃私语,对于太后的事情,众人各有看法。
而此时的后宫中,陌后正焦急地等待着苍琰归来。
待群臣散去,苍琰靠在龙椅上,揉了揉眉心。太后一事确实棘手,若处置不当,恐怕会引发宫廷内斗。他决定亲自去探望太后,了解她的真实想法。
只见那身着华丽锦袍、气质高雅的太子稳步向前走去,他步伐稳健而有力,走到皇帝面前后,苍然恭敬地弯下腰,双手抱拳作揖,语气坚定地说道:“父皇,请您放心!儿臣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因此早已派遣得力之人严密守护慈玉宫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宫门还是内殿,皆有专人看守。倘若真有居心叵测之徒胆敢背着众人私自前去拜见太后,那么他们定然无法逃脱我等布下的天罗地网,到时候便可将其一举擒获,拿到确凿的证据!如此一来,不仅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也可确保宫廷安宁无虞。”说罢,太子挺直身躯,目光炯炯地望着皇帝,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
苍琰看着眼前器宇轩昂的太子,心中倍感欣慰,点了点头说道:“很好,然儿办事朕向来是放心的。不过,太后那边也需派人多加照看,也莫要让她受了委屈。”
苍然领命道:“儿臣明白,定会好好照顾太后。”随后,苍然又向皇帝禀报了一些政事,皇帝听后甚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