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他瞅瞅李玄鹤,又瞧瞧荀舒,见二人都没开口的意思,耷拉着肩膀,认命似的将一切说出:“小的没骗大人们,这簪子确实是保佑他们早生贵子,且一定是男孩儿的。这事要追溯到我爷爷辈儿的时候。那时村外逐渐安定,村中许多人外出求学、经商,再不回村。村中的男人越来越少,连村外的田都快无人愿意种了。当时村长急得不行,托人请了个仙人来瞧了瞧,那人来村中住了几日,告诉了村长一个秘方,可保佑村中妇人生男孩,这便是福簪。
“那福簪是如何制成的,是由什么制成的,小的确实不知。小的只见过阿娘的那支骨簪,当时年幼握在手中,被阿娘呵斥,她说这是人骨做的,小孩子不能碰。可是后来长大后,我再去问阿娘,她却说未说过此话。那福簪数量稀少,并不是每个新妇都能求到,若是成亲时求不到,此后便需每月去神宫中求神仙恩赐,看什么时候缘分到了,才能得到福簪。”
仙人……荀舒心中升腾起一种不好的预感,迟疑道:“你可知村长请的这个仙人是谁?”
“自然知晓。以前的村长因着这事,觉得自己立了一个大功,逢人便说是他请来司天阁的仙人,这才解了宁远村的诅咒。可是这些年,村子的人口并未因此而变多,男人依旧很少。我觉得司天阁的人怕都是些没什么本事的骗子,平日里就靠骗人赚钱。”
还真的又牵扯到司天阁……
荀舒心中气恼,不知又是那个人打着司天阁的旗号,招摇撞骗。
李玄鹤看她一眼,继续问对面的店小二:“今日市集之上,我曾听人说‘日子快到了’,‘圣女定下了’,还有什么‘分福簪’,这是何意?”
这个问题显然比刚刚关于福簪的问题要容易回答得多,店小二松了口气:“村子每隔一年,需要选出一个圣女,送到山中福地修行,庇佑村民。村中分宁西和宁东,这个圣女出自哪一边,最近两年的福簪,便由那一边的里正来分配。”
荀舒奇道:“你刚刚不是说,福簪是去神宫求的吗?怎么又成了里正分配?”
店小二摆了摆手,认真道:“里正是神宫的使者,由里正代为分配理所当然。”
“那岂不是,里正想给谁就给谁?反正神宫里的神仙也不会为了这丁点小事,现身来讨个说法。若有人实在想要这福簪,可以重金贿赂里正,换取簪子。这哪里是神宫使者,这是一条敛财的好路子啊!”
店小二嘿嘿笑了声,并不反驳荀舒的推测,而是道:“三日后便是选圣女前往福地的日子,这事是村中的秘密,不许村外人参与的。你们若实在好奇,可以瞧瞧去看,但是千万莫要说是我告诉你们的。”
“圣女是如何选出?修行多久能回村子?”
“这小的便不知了。每次的圣女皆是由里正、村长和神宫里的神仙来定,甚至就连圣女本人都不能提前知晓。至于回不回村子——”店小二挠了挠头,“听说去了福地,日日吃好喝好,再不用为俗事所忧愁。那些圣女去了那样的好地方,哪里还会回来?反正这许多年,我是从未瞧见过被神宫退回来的圣女。”
第52章白骨簪7
面目全非的尸体下午便抬回了村子,天隙重新空旷起来,恢复通行,再瞧不见清晨时的拥挤。离开的人群随尸体一同去了西里正的宅邸,一时间哭喊声不断。
荀舒一行人兵分两路,赤霄带着大理寺的人前往天隙山壁顶端探查,荀舒和李玄鹤则带着鱼肠趁着午后炎热,街道空旷,闲庭信步似的向村子东边走去。
出村后穿过一片低矮的果树,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便能瞧见恢弘气派的宫殿,便是店小二口中的神宫。神宫无院墙,只有一座大殿,四五十尺高,面阔约百步,门楣上挂着比荀舒还要高的牌匾,黑底金字上书三个大字,长生殿。殿门大敞着,内里黑洞洞的,只有孤零零的两颗豆大的油灯火光,引着信徒入内。
荀舒停在门口,仰头看去。
金色的大字在艳阳下闪着光,颇有些刺眼。荀舒眯着眼睛,问身边的人道:“听说长生殿是个和司天阁差不多的地方?”
李玄鹤颔:“算是吧。先帝去世后,陛下登基,将朝中之事交由太子打理,而他则沉迷于修仙问道求长生。前些年,有人为陛下引荐了长生殿的殿主,被陛下引为知己,以国师待之。自此,长生殿声望渐起,人人重道轻佛。”李玄鹤眼中嘲讽之意明显,却渐渐被无奈包裹,他不愿多看那碍眼的牌匾,率先往大殿内走去,“走吧,莫要被人现了。”
荀舒忙跟上他的脚步,疑惑道:“刚刚听小二说,那想出‘福簪’一计的是司天阁的人,神宫也是之后为司天阁的仙人所修建,可为何这神宫上写的却是长生殿的名字?”
“或许是因为这些年长生殿势大,而司天阁已无传承,村民们便将神宫改了名字吧。”李玄鹤淡淡
道。
荀舒落后他半步,看着他的背影,犹豫着问道:“你似乎不喜欢长生殿。”
“是不太喜欢。”李玄鹤坦率承认,却不愿多说。他站在大殿中,仰头看着大堂前方魁梧的神像,“倒是慈眉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