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回到家不久,卫生员马红英风风火火地来了。
陈茵给她拿了一小包白药粉。
燕九如道:“这是在第一人民药店买的,我手里的也不多了。”
“还有啊,你们赤脚医生金疮药都不备的?”
马红英无奈地道:“不是我们不备啊,是分下来的不多,秋收受伤的人又集中,前面的人都用完了,后面的自然是没了。只能等下一次补给。”
马红英走后,燕奶奶道:“这已经借出去第六份儿了吧?”
燕九如和陈茵对视一眼,都无奈地笑了。
自打表彰大会后,来找他借钱的人就没断过。
什么借钱结婚的、修补房子的、给孩子交学费的等等。
当然,还是看病的多。
都是一个大队的,谁还不知道谁啊?
哪家真有难处,在合理范围内的他们肯定会借,至于有些人家打着别的名义实际上是自己改善生活的,他们家又不是冤大头,哪儿来回哪儿去!
哪怕是如此甄别,短短两三个月也借出去一两百块了。
这在农村相当不少了。
要知道,往年年底算账,他们家这些多劳力也只能分到四十多块钱现金。
其实不光他们家这样,大家偶尔凑一起嘀咕的时候也知道,别的拿了奖励的人家也差不多。
少的借出去五块八块,多的也借出去二三十块了。
燕奶奶笑呵呵地道:“看着吧,秋后闲下来,肯定得几家办事儿的。”不是盖房子就是娶媳妇,嫁闺女啥的。
“不然这钱留着都快咬手了。”
村里就这么点地方,你不赶紧花掉,还不招人惦记?
偷是不会偷的,但见天有人来借也够呛啊。
燕爹手上忙着给小孙子做个省城看到的小推车,闻言道:“老话说,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既然回来炫耀了,就得有心理准备。”
理儿是这个理儿,但谁摊上谁难受。
再说,他们本身其实不想炫耀的,那不是表彰大会给弄的么。
燕九如倒是想得开,他安抚道:“没事儿的奶,等地里活儿都差不多了,我就去趟首都,提前看看房子啥的,到时候就说我都带走了。”
猫狗双全燕九如舒服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这天傍晚下工,大队长宣布秋收胜利结束。
这一年的口粮就算稳了,哪怕还没分到自家手里也不怕了。
此后可以暂时休息几天,有想请假办事儿的都可以批了。
秋收忙的时候,管你是谁,孩子生在地头的都不止一个,更别说其他理由请假了,只要不是要命的事儿,请假基本不可能。
燕九如见好几个第一次参加秋收的知青甚至都喜极而泣,还有那不顾形象地摊在地里嚎啕大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