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卫锦云拉着她的拉杆箱,将三罐酱菜放进去,又去买了些琼枝蔬果。
平江府多船只,从娄门可入长江,进而出海。水路便利,一些常见的海货相对于汴梁来说,则会便宜些。故平江府人嘴馋时,也会买些海货尝鲜。
琼枝,也算是平江府人的平价海货了。
待回铺子时,卫锦云眼瞧右边的李记熟食行大门紧闭,并未开张。
妹妹们将她买的东西一一拿下车,卫芙蕖把西瓜放到井边的桶中,再吊入井里,卫芙菱打了一盆水,帮她泡琼枝。
一半的琼枝清洗几遍,泡在淘米水里,另一半则用来做凉拌。天热,也是个吃凉拌菜的好时候。
待泥炉的水滚了,卫锦云把琼枝倒进去煮。趁着这功夫,她取了根买的嫩黄瓜,用菜刀细细切了丝。
她顺手切了两块,塞在一旁两个妹妹手里。二人嚼着脆生生的黄瓜,帮她看火。
琼枝只需烫一遍即可。等捞出来过了水,卫锦云再攥干切成寸长的段,和黄瓜丝一起放进碗里。
她往碗里舀了两勺醋,添一勺豆酱,搅开了淋在菜上。可惜实在没有辣椒和花生作陪,少了那一点的风味,只能掐几根芫荽切碎了一块拌进去。
“今日的饭是用铁锅煨的,尝尝看。”
王秋兰替姐妹三人盛了饭,取了筷子。
从姐姐那儿拿来的咸鸡咸鸭实在是太多,眼下每隔两日王秋兰就要切一些与饭一块炖了。
今日炖的是腊肉豌豆饭。
腊肉将每一粒米都浸得油汪汪的,又混着青色的豌豆,色香俱全。王秋兰自然不忘给姐妹三人的碗中都添了锅巴。
腊肉切得极薄,半肥半瘦,那一点儿油都被炖得融进了饭里,香儿不腻,吃时定是要三种混在一块才行。
饱满的米粒裹着豌豆与腊肉,米粒的软,豌豆的粉糯,腊肉的咸香,锅巴的香脆。。。。。。缠在一块,滋味无穷。
自然也是少不了那一口凉拌琼枝。
拌好的琼枝与黄花一样脆,嚼起来咯吱有声。过了凉水又混着醋的酸劲,一口下去冰凉鲜脆,比热菜多了几分爽利。
头顶的槐花树还剩没几簇槐花,但绿叶多,遮天蔽日的。一顿午食下去,吹来的风带着槐花味,还有令人困的懒意。
张仁白是掐着时辰去隔壁铺子的。
三天两头地往旁边溜达,他已经完全掌握卫锦云的作息。
用完午食,必是要与祖母妹妹打半个时辰的盹,而后起来忙点心的活计。他进去时,卫锦云正在用笼布往大碗里挤熬煮过的琼枝液。
琼枝浸过淘米水后,用石臼捣磨,再混些醋去腥,熬煮半个时辰就能出浆。卫锦云昨日收摊要了三斤桑葚,六月底的最后一片桑葚在树上被曝晒着,已经熟得紫,甜味袭人。
自然,也要捣碎混进去一块同煮。
紫色的琼枝液倒入卫锦云每日收摊晚间新刻的模具,隔水被浸在刚打上来的井水中放凉。
“我走进这个院儿,都不知往哪里站,哪哪都雅。”
张仁白不知用什么话语率先开口,想了一阵,蹦出这么一句,引来卫锦云姐妹一片笑声。
他有些尴尬,自顾自继续说道,“今日这里少了孟哥儿,怪不习惯的,赵婶带着他聘讼师去了。”
“张公子铺子里忙,怎的还有空过来,点心我昨晚会替你送去。”
卫锦云揉薄荷夹糕,两个妹妹就帮着她将茉莉花糕按进模具。这样和谐的光景,看得张仁白想当场作诗一。
“你那薄荷夹糕味道也好,我想着买两块放铺子里头。”
相对于茉莉花糕,张仁白更喜欢吃薄荷夹糕,嚼起来软糯,还能拉长。昨日的那点试吃,大部分进了他的肚。
“价钱是相同的。”
卫锦云拿刀切了一块刚出屉的递给他,“就照着契约来。二十块茉莉花糕,十块薄荷夹糕,如何?”
“好啊好啊。”
张仁白嚼着热乎乎的糯叽叽,“美滴很美滴很。。。。。。今日又在做什么好东西?方才倒出的汁液,温润如玛瑙。”
“张公子带两块回去试吃,不就知晓了。”
“好啊好啊!”
感谢爹娘将文房四宝
店开在这里。
相对于每日六十块的茉莉花糕,卫锦云只做了一半的薄荷夹糕。新品这东西,要慢慢上架,精而不多,才能让人念念回响。
她与两位妹妹吃了两块西瓜,便推着车继续去府学的门口。
不等她将车停下,就已经有人上前买糕。
“卫小娘子选得地真好,往常这午后,买我鸡蛋饼的人可没那么多。”
待卫锦云卖出去十多块喝水的间隙,钱娘子便在打趣。她给姐妹二人摊了个鸡蛋饼分着吃,摆手死活不要钱。
为了报答这鸡蛋饼一恩,卫芙菱替她吆喝了几句,引来了好几个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