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在阵前百步处勒马,朗声道:"种老将军,别来无恙?"
她的声音清越,在空旷的原野上传出很远。西军阵中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显然都没料到新君竟敢单骑出城。
种师道沉声道:"燕青,你篡位夺权,其罪当诛!若是现在开城投降,本帅或可留你全尸!"
燕青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禅位诏书:"老将军可认得这个?"
诏书在秋风中展开,传国玉玺的印记在阳光下清晰可见。那方寸之间的鲜红,仿佛有千钧之重。
种师道脸色骤变,胡须微微颤抖:"这。。。。。。这不可能!先帝他。。。。。。"
"这是先帝亲笔所书。"燕青的声音清晰地传遍三军,"天命已改,神器更易。老将军是要违抗先帝遗诏吗?"
西军阵中起了一阵骚动。这些将士大多忠于赵宋,此刻见到先帝禅位诏书,顿时军心浮动。有人窃窃私语,有人面面相觑,原本严整的阵型出现了一丝松动。
种师道强自镇定:"诏书可以僞造,玉玺可以盗用。。。。。。"
"老将军说得是。"燕青点头,"所以朕请来了一个人。"
她话音刚落,城门再次开啓。一骑快马从城中奔出,马上之人穿着道袍,面容清癯,正是逊位的赵佶。他来到阵前,缓缓下马,对着种师道深深一揖。
"种卿,"赵佶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诏书是朕亲笔所写。这天下。。。该换个人来坐了。"
种师道滚鞍下马,跪倒在地,老泪纵横:"老臣。。。老臣。。。"
他身後的西军将士见状,纷纷放下兵器,跪倒一片。十万大军,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归顺了新朝。
回到垂拱殿,燕青立即召开朝会。殿内烛火通明,新朝的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气氛却与往日大不相同。
"种师道听封。"燕青端坐龙椅,威仪天成,"朕封你为镇国公,统领天下兵马。"
种师道叩首谢恩:"老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後已!"
燕青又看向其他官员:"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朕欲行新政,诸位可有良策?"
李师师出列奏道:"陛下,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近日京城流言四起,说新朝要加重赋税。臣建议立即派遣钦差,赴各地宣示新政,安抚百姓。"
"准。"燕青点头,"卢俊义丶吴用,这件事就交给你们去办。记住,要让天下百姓知道,新朝与旧朝不同。"
她又看向林冲等人:"整编军队之事,刻不容缓。西军与梁山军要尽快整合,淘汰老弱,补充精锐。种将军,这件事还要你多费心。"
种师道躬身道:"老臣遵旨。"
一道道政令颁下,一个新朝就这样开始了它的征程。燕青处理政务直到深夜,才在李师师的再三劝说下回到寝宫。
是夜,燕青与李师师站在宫墙上,望着万家灯火的汴京城。秋月如鈎,清辉洒满人间。
"终于走到这一步了。"李师师轻声道,为她披上一件披风。
燕青握住她的手,目光悠远:"这只是开始。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是的,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她们手中开啓。前路或许还有艰难险阻,但至少在这一刻,希望如同这满城灯火,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
(第三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