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些东西,变了就是变了。
戚颂安很後悔当初叫了任思情一声妈妈。
假如他还是福利院里没人要的小孩,也许温柔的爸爸妈妈会领养一个不那麽任性的小孩,然後活到一百岁。
都怪他。
……
在那之後依旧有好心的人家愿意收养戚颂安,不过都被他拒绝了。
日子就这样过着。戚颂安逐渐长大,属于养父母的那一部分生根发芽,鲜明地体现在他的个人爱好上。
上高中之後,除了学习和打工,戚颂安空馀的时间基本都在学画画。生活忙,但他不是一个疏于和同学交往的人,只是边界感较强,和大部分人保持着友好但并不能更深入的关系。
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戚颂安和福利院的兄弟姐妹们处得不错,在一些弟弟妹妹眼中是靠谱优秀的大哥哥。
对此,方舟曾不止一次说他装相,他本人置若罔闻,依旧觉得方舟讲话同小时候一般幼稚。
这样幼稚的方舟在高中谈了一场早恋,对象是隔壁班学习好的女学霸,不过很快便被双方父母及班主任发现,最终强制分手。
他来找戚颂安诉苦,表情苦大仇深。
戚颂安不能理解,冷冷道:“早恋本来就不对。你跟她在一起,占用她的学习时间,晚修前非缠着人家拉手逛操场。除此之外还干过什麽?简直毫无价值。”
“什麽价值不价值的!”方舟跳脚道,“我是在跟人家谈恋爱!她开心我也开心,你懂什麽!”
“话不投机半句多。”他气得直接走了。
戚颂安确实不太懂感情的事,而且也不打算懂。
他不是没有收到过别人的告白。向戚颂安告白的人有男有女,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原因也简单。他对谈恋爱不感兴趣,也从未萌生过什麽懵懂的情思。
恋爱如此耗费时间和精力,他还要忙着学习丶打工丶画画,根本没空考虑这些事。况且,他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麽爱上的。有一个人忽然闯入你的世界,挤占你宝贵的个人时间,你要在自己都顾不好的情况下照顾对方的情绪,不累吗?
一个人明明可以活得很好。单身一辈子又怎样?沉缅于爱情,永远纠结爱不爱,如果把这些精力花在别的地方,能干多少事?
这就是高中时期戚颂安对亲密关系的朴素认知,他完全不理解,也不认为爱情是人生的必需品。
直到高三,十八岁,某一节心理课,戚颂安终于在书本上找到他的症状,回避型依恋。
不是什麽健康的人格。他面无表情地合上书,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点,并且觉得自己的预感果然是对的,他就适合单身一辈子。
那节心理课是周五的最後一节课。
结束後,班上所有人都在收拾书包准备回家,只除了戚颂安。周五至周日晚上,他要去餐厅兼职晚班,因此决定在学校里留一段时间,先把周末的数学试卷完成。
等到人差不多走光了,他慢悠悠地拎起背包走出教室,从走廊的视野延伸出去的天空阴沉极了,时不时刮动的风吹得一楼的树叶沙沙作响。
这是台风前的预兆,只是不知道这次台风会在本省还是邻省登陆,但可以肯定的是,一顿暴雨是免不了的。
戚颂安收回视线,心情不妙,穿过走廊,朝东侧的楼梯走去。
他刚要拐弯,脚步却硬生生地停住了。
角落里,有两个男生在接吻。
--------------------
人的气质是先天的,性格和观念有後天因素,和环境有关,所以我在大纲中间差不多的时机安排了回忆篇。
内容大概两章篇幅,本章和下一章,我觉得差不多能交代清楚。
後面不会有这样大篇幅的插叙了,还是按照原本的时间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