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卿本风流结局是好是坏 > 待朕归来一并清算(第1页)

待朕归来一并清算(第1页)

待朕归来,一并清算。

凰落二年,秋。

北境的战报与京城的科考,如同两股交织的绳索,牵动着新朝的命脉。

边境,黑水城。

沈清凰一身玄甲已染满血污与尘沙,伫立在城墙之上,眺望着远方戎狄退去後留下的狼藉战场。周威大将军站在她身侧,臂上缠着渗血的绷带,脸上却带着久违的振奋。

“陛下,三日血战,我军歼敌八千,俘获战马辎重无数!戎狄主力已後撤百里,北境之危暂解!”周威的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豪迈,但看向沈清凰的眼神里,却比出征前多了几分由衷的敬畏。

这数月来,这位女帝并非只在後方督战。她亲临前线,甚至曾在城墙危急时,挽弓射杀数名攀上城头的戎狄勇士。她的冷静丶果决,以及对战局的精准判断,逐渐折服了这些原本或许还心存疑虑的骄兵悍将。她兑现了“与将士同在”的诺言,也用行动证明了,帝王之威,并非只源于龙椅。

沈清凰微微颔首,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只有经霜带雪的冷冽。“戎狄元气未丧,必会卷土重来。传令下去,犒赏三军,修缮城防,加固沿线烽燧。另,将阵亡将士名册呈报上来,朕要亲自抚恤。”

“是!”周威抱拳领命,犹豫片刻,又道,“陛下,京城传来消息,女科……已放榜了。”

沈清凰目光微动,转过身:“结果如何?”

“头名状元,正是那位在诗画会上以水利策论闻名的谢兰芝。榜眼是一位精通律法的江南女子,探花则擅长医理与民生。前十名中,有七位是寒门出身。”周威禀报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叹。即便他是一介武夫,也明白这份榜单意味着什麽——它彻底打破了门阀与性别的双重壁垒。

沈清凰嘴角终于勾起一抹真实的弧度,如同冰原上绽开的一线阳光。“好。告诉皇後,按计划擢用,不必顾忌那些老顽固的聒噪。”

她知道,苏落一定能将此事处理得当。京城的风波,或许不比战场温和,但她相信苏落的能力。

京城,紫宸殿偏殿。

这里临时成为了苏落处理政务的地方。女科放榜引发的震动,远超预期。

以李纲太傅为首的守旧派官员,联名上奏,言辞激烈,声称女科取士“牝鸡司晨,国之将倾”,质疑谢兰芝等人策论“华而不实”,甚至暗中煽动国子监的学生静坐抗议。

苏落看着面前堆积的奏章,神色平静。她并未动用沈清凰赋予的“先斩後奏”之权去强行镇压,而是采取了另一种方式。

她下旨,在太极殿前设“问政台”,特许新科女进士与守旧派官员丶国子监学子公开辩论,议题便是“女子入仕之利弊”与“新朝取才之道”。并由京城德高望重的几位大儒及民间推选的代表共同评判。

此举一出,举世哗然。

辩论当日,太极殿前人头攒动。谢兰芝青衣素裙,立于台前,面对李太傅等人引经据典的诘难,从容不迫,一一驳斥。她从历代贤後辅政谈到地方女吏安民,从民生经济谈到律法刑名,指出“才德与否,在个体修为,不在男女之别”。其思维之敏捷,论据之扎实,令许多原本心存偏见之人哑口无言。

当一位国子监学生高喊“女子柔弱,岂能胜任地方官吏之辛劳”时,榜眼,那位精通律法的江南女子立刻反问:“刑名断案,依律例丶凭证据,与气力何干?莫非断案需当庭角力不成?”引得台下哄笑,那学生面红耳赤。

探花则结合自身医理知识,阐述了女子担任医官丶教化妇幼卫生对提升民力的重要性,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这场公开辩论,通过《凰落邸报》传遍京城大街小巷。新科女进士们的才学丶胆识与风采,赢得了许多中立官员和百姓的认可。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李太傅等人虽未松口,但气焰已不似先前嚣张。苏落趁热打铁,请示沈清凰後,颁布旨意:状元谢兰芝入工部实习,参与水利事务;榜眼入刑部观政;探花则协助苏落管理医馆丶慈幼局等事宜。其馀上榜女子,也根据其特长,分派至各部院或地方历练。

此举明确宣告,女科并非虚设,这些女子将真正踏入仕途。

北境,中军大帐。

沈清凰看着苏落送来的详细汇报,眼中闪过一丝激赏。她提笔回信,只写了寥寥数语:

“京中事,处置甚妥。辩论之策,化干戈为玉帛,更胜刀兵。朕心甚慰。北境已稳,不日将啓程返京。风波将起,待朕归来,一并清算。”

她放下笔,指尖划过舆图上京城的位置。她知道,科举风波只是开始,那些守旧势力绝不会轻易罢休。等她班师回朝,便是彻底整顿朝纲,将这些阻碍新时代的顽石一一清除之时。

窗外,秋风萧瑟,却已带上了凯旋的气息。京城与北境,两条战线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沈清凰和苏落都明白,更深层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凰落天下的车轮,在内外砥砺中,正滚滚向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