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新生他苦寻半载,还能再次看见她。……
一年後,杭州郊区,一幢古民居内。
二零二零年三月末,庭院正中央的海棠树,已经生长了几十年,树冠遮挡了半个院子,陆续结出了花骨朵。
树下的藤椅上,穿着白色羊毛衫丶黑牛仔裤的女子,躺着看一本古籍医书。
春风抚过一头乌黑的长发,早开的海棠花瓣随风飘落,落在女子发顶。
画面美好又唯美。
苏叶和百薇刚从超市回来,手上拎着一堆生活用品,百薇正挖着草莓味冰激凌,一勺又一勺。
两人看到这一幕,顿时都停住了脚步,不想打扰周云初的宁静时光。
对视一眼後,苏叶悄然进屋,放好东西,倒了杯热茶,闻着茶香,一直回忆。
他们五个人从海棠树干中间的时空大门进去,出来时,便站在这座古民居庭院内的海棠树下。
阿姐失去了姐夫,时空大门一刻都不会等,他们到了这座阿姐家的老宅之後,迎接阿姐的,并不是家人团聚。
阿姐进入宅内寻找父母时,迎接她的是两张遗照和两个骨灰盒。
原来,现代一个月,等于古代一年。
阿姐在现代生病,化疗失败,又感染一种肺部呼吸病毒,绝望之际站在钱塘江附近,被大水冲走。
全城病毒肆虐,一个月後,她的父母相继感染病毒过世,没能熬过二零二零年的春天。
当阿姐回来的时候,她与父母擦肩而过。
阿姐剩下的亲人,除了他们四个,还有一个姨妈。阿姐父母的後事,都是姨妈操持的。
一日之内,大喜之後双重大悲,阿姐一直定期去看心理医生,接受心理治疗。
阿姐总是望着星空发呆,一直看着参宿。历时半年的治疗,终于好了很多,後来便是自虐式的学习补课。
我们四个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一片陌生迷茫,不过很快就适应了。
阿姐教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文字,好在我们原本都识字,简体字学的也快。
没有身份证,就以阿姐父母的名义办理,出生在农村偏远地区的超生孩子。
帽子叔叔也没为难我们,一看名字都是中药,青木丶苏叶丶百薇丶竹沥,果然符合周家世代中医的传统。
没钱,阿姐就像以前一样,从仓库里搬出一桶一桶鱼虾蟹鼈,一筐筐水果。我们不问东西从哪里来,也从不对外说。
最开始,我们连交通工具都没有,就坐公交车,去附近路口摆摊,好在收入渐渐多起来。从每天一千块,到每天一两万。
阿姐和附近的一个大型超市签了合作,我们雇佣了一个小夥子送货,以运输批发商的名义送货上门。
赚来的钱,足以覆盖我们的日常开支。
半年後,阿姐找了一个国外顶级拍卖行,拿出一只定窑划花八棱大碗,参考二零一四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一亿四千万港币成交的记录。
现在行情不比以前,但是也拍出了六千万港币,换成人民币,到手差不多五千三百万。
有了这笔钱,我们的生活大大改善。
还清了欠姨妈家的两百万借款,连带着利息,阿姐另外包了一份三十万块的大红包,作为感谢,在最无助的时候,是姨妈伸出了援手。
阿姐觉得,我们适应现代生活,适应的差不多了,就该趁着年轻,去读书学习,不一定要多麽好的学习成绩,只是为了增长见识,更好的融入这个时代,观察世界。
给竹沥和百薇报了各种补习班,他们两个身份证上的年龄才十二岁,成为六年级小学生,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适应生活。
阿姐给我们都请了私人老师,一对一辅导,缺什麽就补什麽。
阿姐自己补习雅思,补专业课,去年十一月已经向各大名校申请国外药理与药剂学,主攻药物发现与开发。
今年青木身份证上十六岁,忙着补课,过两年再准备申请大学。
苏叶自己选了中医作为自己的方向,想到这里,苏叶听见青木回来的声音,放下茶杯,不慌不忙出去。
苏叶一眼就看见青木手中的快递,听青木说:“阿姐,快看,你的录取通知书。”
周云初望着眼前厚厚的快递,她其实已经收到了UCL的电子邮件,还有一封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然而,纸质通知书到的这一刻,还是有些激动。
她的申请方式不太一样,以两篇论文的形式,从中草药寻找治疗肺病的药物,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案例,以及从中草药中提取治疗新冠的药物,用中药治西毒。很快就得到了申请学校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