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污蔑汪!我从一开始就说不吃,是你没听懂!
应最:“瞧,还说不得了。”
他嘴上吐槽着自家狗子,但语气什么的非常平和,显然并不是真的不满。
朋友笑道:“没办法,也没人知道这些汪汪汪什么意思。”
大柴:“谁说的?刚才就有漂亮姐姐懂我!”
朋友惊奇:“我怎么感觉……他在跟我说话似的?”
还有来有回的!
应最:“大柴是比别的狗有灵性。”
那副老神在在,夸自家狗子的模样。
朋友真是没眼看。
两人又聊起旁的。
应最这个朋友名叫陶安康。
陶安康家里世代是做医药生意,最早做这行的老祖宗能追溯到四五百年前,十足的医药世家。
这样的家庭,偏出了陶安康这样一个奇葩。
对医药行业无感就算了,他还嗜好烹饪,当年高考,差点背着家里报烹饪学校,搞得一向追求平静致远的陶家好一阵鸡飞狗跳。
陶家近几代人丁不兴旺,每代只一个孩子,到陶安康这代也是。
最后,陶安康也只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不过他后来很早就结婚生子,儿子刚大学毕业,就把公司甩给了接班人,自己出来发扬自己的爱好了。
陶安康没打算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事业。
于是,就只在这个远离市中心,风景不错的地方,开了间中型大小的馆子。
平时店里自来水客人不多。
但对他们一帮好朋友来说,这里倒是稀有的净土,闲着没事就可以来聚聚。
这间馆子是神话国古风的建筑,室内摆了间隔很宽敞的八桌,室外院子里,挑风景独好的位置,也零星摆了几张桌子。
应最和陶安康坐在室内靠窗的桌子,四周用古风屏风隔断,就是个别具一格的“包厢”。
这些屏风都是可以随时挪动的,且仓库还有几扇富余的。
平日里来的客人,如果喜欢独立私密一点的空间,就再现把屏风搬开,视情况和客人的要求摆放隔断。
服务生给应最这桌上了菜。
“水八仙?”应最看着菜品,有了些兴致。
小保姆与霸总们13
盐水荸荠、水芹炒豆干、芡实炒虾仁、茭白炒牛肉、茨菰红烧肉、莼菜鲈鱼羹、桂花鸡头米、桂花糖藕。
桌子正中央,还有满满一大汤盅的荸荠排骨汤。
陶安康乐呵呵:“这不是季节到了嘛,这可都是我做的,一道道亲手调的味,尝尝?”
应最笑骂:“你唬谁呢?一直跟我从这聊天,难不成厨房里是你的分身在做饭?”
陶安康:“这你就不懂了吧,我是说你来之前我一直在厨房做菜呢。
这择菜切菜,熬汤盯火候,调兑调料,可全都是我做的。
是这些菜差不离完工,只剩个别菜下锅的时候,你来的,我这不就来跟你叙叙旧,锅上就交给其余厨子了嘛!”
应最已经尝了口牛肉:“不错啊!这味道,这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