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熹之足足将养了一个多月,日常下地行走活动不成问题,虽内伤断骨还是严重,但时间耽搁不得。
太子殿下对他百般照拂,不代表这是应该的。
何况,顾熹之早按捺不住了。
自他醒来后一次太子殿下的面都不曾见过,他知道太子殿下政务繁忙,就连东宫别院的下人每日都步履匆匆。
顾熹之看在眼里,愈坐不住了。
见不着太子,他决定先去翰林院销假上任,哪怕是做些微不足道的事也好。
皇帝对科举进士的关注不减,尤其是前三甲,因此顾熹之销假的流程十分顺畅,当天就办好了。
不过上任还要再等一天,且顾熹之赶得正是时候。
由于朝堂政策出了变故,明日皇帝要召翰林院协助典籍侍奉六书,御前伴驾左右。顾熹之作为探花,现任翰林院编修一职,自是要一同前去的。
上峰侍讲学士再三叮嘱他们三人提前做好准备,以备考察。
其他同僚已经抓紧时间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温习典籍,独顾熹之还有要事要办。
他准备重新租房。
从明日起顾熹之就正式当值了,他每月的俸禄足够养活自己和母亲,不能再理所当然地接受太子殿下的慷慨。
这件事等回去和母亲具体商量一下,他今日先了解市场行情。
但还没等顾熹之见到沈玉兰,就先察觉了东宫不同于往日的紧张气氛。
平日顾熹之只待在别院养伤,很少见到东宫其他人的面孔。今天从外面回来,正好迎面遇上两个时常往来别院和太子殿下身边的下人,对方朝他恭敬一礼,顾不上多说句话就疾步离开了。
顾熹之随即回,见那两人交头接耳,目色凝重,他隐约听见“宫里”“种桑”和“殿下被陛下重责”几个字眼,未及多想,心里就先猝然一突。
是太子殿下出事了吗?
顾熹之想上前问人,奈何两人已经走出很远了,不得不作罢。
而且,就算他问,对方也未必会说;即便说了,也未必是实情,他们不过议论而已。
倒是这几个字眼——
顾熹之几乎立刻地就回想起侍讲学士提到的明日协助典籍的内容,分明一件事。
竟是与太子殿下有关。
可惜他这段时间都在养伤,足不出户,和翰林院的同僚也不熟悉,一时间连个了解详情、能打探消息的朋友都没有,只能揣着一知半解先回去。
回到别院,顾熹之还是决定过两日再搬出去。
他实在太想知道太子殿下的事。
然而甫一进门,顾熹之就愣住了。
看着母亲拾掇好的行囊,还有站在一旁的小印子,顾熹之心道,也好,他们已经麻烦太子殿下太久了,早些搬出去,也省得给人添麻烦。
反正,他明日御前伴驾就知道了,届时见机行事便是。
顾熹之正要开口感谢他和太子殿下多日的照顾,小印子就先一步笑眯眯地道:“探花郎看看,还有没有行李要一并收拾带上的?”
顾熹之虽疑惑,却也没有直接问出口,环顾一周,见所有东西都已收拾妥当,没有遗漏。
不仅如此,行李里还装了不少东宫的物什。
顾熹之见状赶忙推辞:“这如何使得,还请公公收回去……”
“欸,探花郎先别急着拒绝,听奴婢说完,”小印子抬手阻止他再推却:“这些东西可不是送给探花郎的,而是搬去殿下的新居。”
“公公这是何意?”
顾熹之没听明白。这些物什不是和他母子二人的行囊混装在了一起么。
“探花郎明日就要去翰林当差了,东宫不大方便。正好,我们殿下还有一座空置的合院,就坐落在皇宫不远处,又毗邻街市,生活便利,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地方了。”
这下,顾熹之懂了。
太子殿下不但救了他性命,连住处都帮他安排好了。
如此周到,如此细致。分明自己还身陷囹圄。
“公公——”
小印子仿佛预料到了顾熹之要说什么,一莞尔,道:“探花郎就不要再推辞了,我们殿下一贯如此,何况探花郎的伤后续太医还要照看。探花郎就当是帮我们殿下的忙,替殿下看管房子了,如何?”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顾熹之本也没打算再拒绝,邃莞尔道谢:“好。那便劳烦公公替我多谢太子殿下,等改日殿下有空,熹之一定亲自登门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