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东宫和后宫南辕北辙,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很明显,母亲是直奔东宫去的。
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有把握?
为什么会选择太子殿下?
奇怪,太奇怪了。
尽管顾熹之已经刻意避开了去探查姬檀换嫁给他的原因,但在无形之中还是产生了疑惑。
这疑惑就像一颗种子,一旦埋在心中就再也拔除不掉了,只会慢慢生根芽,如果再遇到适合它的养分,便会快茁壮生长。
顾熹之当值不忙的时候抽空去了一趟国子监,给教授功课的学生送他整理好的题目,以及收回上次布置的功课,带回家批阅。
学生还是姜家的那位小公子,他每次见到顾熹之都会不由打量,忍不住道,他和他姜家人真的很像,问他祖上有没有和姜家有过关系的。
顾熹之每次听都觉得好笑,也解释了他们当真没有关系,别说他父亲了,就是他父亲所在的前户部侍郎家也从未和姜家攀扯过关系,他母亲并非京城本地人,乃是京城过去的官宦沈家的堂亲,相隔千里亦不可能有关系。
只是人有相似罢了。
再说,即便是像,也不该他像啊,不都说外甥肖舅么,那么应该是太子殿下长的像姜家人才对。
太子殿下……长的像姜家人么。
好像不太像,太子殿下也不像皇帝,顾熹之见过皇帝数次,皇帝虽然千秋威严,但说句不好听的,殿下生得比皇帝俊美太多了。
顾熹之这才蓦然惊觉,太子殿下生得既不像皇帝,也不像皇后和姜家的人。
他太俊美了,俊美得不似任何凡世人,更肖入世谪仙,颓山醉玉,令人一见倾倒。
尤其那双熠熠生辉莹然绝伦的吸睛桃花眼。
这么美丽的一双眼睛,顾熹之只在一人身上见过。
——年轻时候的沈玉兰,他小时候记住的母亲模样。
刹那间,顾熹之瞳孔难以置信地缩紧,心脏猝然一跳。
第74章
顾熹之眼前浮现出第一次拜见姬檀的情形,他当时以为的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如今重新审视,当真是这样吗。
其实事后他也觉得太子殿下对他态度有异,仿佛轻佻怠慢。
只是他那时被殿下给予的蜜糖冲昏了头脑,自己说服了自己,认为殿下一切都是为了他好。
现在他对姬檀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回过头来重看他当日的神情。
清清浅浅的虚伪假笑,不达真意的寒暄客套,对他看似热络关心实则全是掌控,将自己控于他股掌之间的手段,以及顾熹之初入官场,什么世故都不懂,许多都是从太子殿下这里请教的。
他那时,又是什么反应?
姬檀无疑指点了他许多实际有用为人处世的门道,但是,这些道理是他自内心地、真心实意地想要教导他,希望他快成长起来吗?
现在的顾熹之可以肯定答道,不是。
尽管他已经回忆不起那时的姬檀全部神情了,却仍记得他笑意不达眼底、似乎很是复杂的模样。
那种复杂包括了上位者习以为常的轻蔑,对下位者的怜悯施舍,以及姬檀虽是在教他,却也暗含了试探他能力、对他心存警惕的心思,或许还有更多,但是顾熹之想不起来了,抑或是不愿再想,不愿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心尖上的爱人。
再则,当时情况久远,他与姬檀之间也不甚熟悉,这是姬檀一贯对待官场中的同僚的态度,其实也没什么好指摘的,就算殿下诚心笼络他,也不代表殿下就不能有自己的保留。
甫一开始思忖,顾熹之就迫不及待下意识地为姬檀开脱了。
这样子根本无法继续思忖下去。
顾熹之抬手拭了拭额角并不存在的虚汗,迫不得已换了个角度重新思量,就从太子殿下为他安排指婚一事切入。
顾熹之原以为殿下知道他有龙阳之好一事是从琳琅处得知的,但现在看来亦不尽然,连琳琅都是殿下安排的,殿下得知此事只会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