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殿下他为何那样百度 > 第4章(第1页)

第4章(第1页)

却说姬檀起先推说政务繁忙不过是为了打顾熹之,不愿见他,现下确是真的忙碌起来了。

原因无他,顾熹之招惹的事端远没有结束。

姬檀为留下他而彻底得罪高府台的代价很快到来了。

高府台心里始终惦记着顾熹之所掌握的把柄,并把太子执意不肯交人的行为划为一体。倘若只有个顾熹之,他倒无需担心,可若是顾熹之背后站着的人是太子,那性质就大不一样了。

高府台终日悬心吊胆,夜不能寐,最终决定,先下手为强。

在太子揭他之前,联合礼部侍郎以及御史台交好的官员,先行参姬檀一本。

还真让他们找着了理由,并捅到皇帝跟前。

自今年年后起,姬檀就奉皇帝旨意,在东南沿海一带州郡负责推行桑苗种植一策,这是皇帝交予他拓展海上丝绸贸易、充盈国库的重大任务。

兹事体大,其中参与官员与国帑耗资不计其数,除了姬檀,再无合身份地位能力的人可堪大任。

这本该是一桩双赢的策略,却使得皇帝对姬檀忌惮颇深。

没有任何一个正值春秋鼎盛的皇帝会喜欢年轻有为、手段铁腕的继承人。

姬檀亦不能幸免。

他被册立为太子的时间太早,又过早地展示出出色不俗的政治能力,皇帝唯恐他独大,只拨了原本应该参与的一半官员给他。即使是这样,姬檀也不能够出错,否则便表示他没有身为太子该兼具的能力。

姬檀委实成也太子,败也太子。

毫无退路可言。

高府台他们正是掐准了这一点,趁机参他。

这件事若说没有皇帝的纵容准许,姬檀是决计不信的。

被参的事故往年也常有生,春汛冲毁堤坝,淹了沿海郡下两个就近的小县良田,姬檀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及时派人跟踪处理,务必保证这两县的百姓吃食不受影响。

并设法促进两县百姓利用被淹良田,率先改种桑苗,为他县做为标杆。

只这一切还未顺利实行,就先被高府台打断了。

一大早上,姬檀被皇帝叫进御书房,不由分说厉声斥责了一通,皇帝听都不听姬檀解释地直接给他安上一个疏忽大意、维护堤坝不力的罪名,一挥手定音,叫他回去闭门思过,好好反省。

这不啻于在姬檀脸上狠狠扇了一耳光。

太子惹得皇帝雷霆震怒的消息更是不胫而走,朝野内外都在议论这件事,质疑如沸。

东宫大臣和詹事府官员闻讯即刻赶了过来,劝慰姬檀不要心灰意冷,需以长远为计,徐徐图之。

姬檀不置可否地应下,从容以对,将一众东宫门党看得一愣。

倒不是他们不盼着姬檀好,而实在是,姬檀的反应太过于平静了。

平静地,教人惴惴不安。

几位官员面面相觑一眼,都唯恐姬檀把情绪积在心里,闷出心病,登时深感担忧地宽慰了姬檀好一阵,直到无话可说方才告退,临走前还不放心地望了姬檀一眼。

这场景把姬檀看得颇为无言,但他真的没有心情阴郁,相反,他早就不对皇帝抱有任何期望了,又谈何失望。

骤然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姬檀心里更畅快了。

他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代顾熹之受过。

既如此,他享用顾熹之的身份、地位以及权势,也都是应得的。

没道理他替顾熹之遭受了这所有的风刀霜剑、如履薄冰,到头来还要把自己的性命搭上,这是决计不可能的,姬檀不会允许。

他会恪尽履行太子的职责,顾熹之也该谨遵为人臣子的本分。

君君臣臣,身份尊卑,永不僭越。

如果顾熹之能够全然做到这一点,兴许他还能留他一命。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将人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好,万不能再出现任何纰漏。

这件事,姬檀交给小印子亲自去办。

旋即姬檀举步回到房间,立在铜镜前双臂平展,近身服侍的下人为他更换了一袭绛红直裾打底、杏金色宽袖缎面的常服,他稍后要去寿康宫陪太后用晚膳。

至于为什么不是去皇后的栖梧宫,姬檀想也知道,皇后多半又在礼佛。即便不是,也不会想要见他。

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这样。

放眼整个宫里,只有太后疼他,知道了白日的事情,定会在皇帝面前为他说话,姬檀也想见皇祖母了。

更完衣裳,姬檀带着下人出前往寿康宫。

那厢,东宫别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