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 > 第11节(第1页)

第11节(第1页)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那帮同事们。

“相比于强敌,我们现在确实还比较弱小。”杜义山把水杯放到一边:“但只要有你这种精气神和行动力,我想要追上他们也并非不可能。”

“当然,而且我相信这一天并不会很远。”常浩南语气坚定地回答。

杜义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只是笑了笑,继续问道:“那么,在你有了改进歼7的想法之后,又如何想到走下颌式进气道这条路线的?”

“关键的时候来了!”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给出了早就想好的说法:

“歼7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视距作战能力,因此我思考的出点是给飞机留出一个安装雷达的机头空间。”

“而放大头锥的思路在米格21bis和我国的歼7c上几乎已经到了头,于是我便考虑直接改掉原本的机头进气方式,而下颌进气道正是对飞机整体结构影响最小的一种。”

“在随后的模拟中,我现由于机头雷达罩的外压缩流场很难与进气道的内收缩流场实现匹配,存在进气道侧壁压缩强于上壁面压缩的问题。”

“同时,进气道的内锥形入射激波与圆锥构型的前体相贯生成了月牙型的上侧前缘,导致进气道上侧前缘附近的近壁面区域产生了两侧压力高于对称面的横向压力梯度。迫使由圆锥前体展而来的附面层向进气道的对称面汇聚,进而形成低能涡流结构向下游展,严重降低了进气道的总体性能。”

“因此我便考虑,不再将飞行器与动力装置,内流与外流分开设计,而是将雷达罩作为进气道的圆锥前体进行一体化设计,利用纵向对称面朝向两侧的横向压力梯度,实现对圆锥前体附面层的排移,以达到降低前体附面层对进气道内流道影响的目的,也就是我在设计说明中体现出来的思路。”

常浩南重生之前毕竟是正牌的航空工程师,并不是只会系统教给他的那些东西,因此给出的回答条理清晰且思路完善。

从一开始的指标要求,到随后的试错碰壁,然后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闭环。

这是只有真正操刀的设计者本人才能说清楚的心路历程。

任何设计说明或者手册中都不会写出来。

而当常浩南解释完自己的设计之后,杜义山的目光中已经充满了赞许的意味。

第18章高音的设想

“小常啊,之前小……刘教授跟我说,你在答辩的时候对这个设计的理解非常深刻且清晰,说实话我是有那么几分不信的,不过现在我算是见识到咯。”

杜义山乐呵呵地拿起桌上常浩南他们的设计方案:“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我这把老骨头,都快要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思路了。”

“杜院士谬赞了,我只不过是用一些仿真模拟手段做了个改进型号设计而已,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跟您这样的前辈学习。”

常浩南这倒不是胡乱恭维,实际上杜义山一直到新世纪以后仍然在航空业界挥着余热,并且在某型运输机的研过程中起到过很重要的作用。

“呵,说话倒是挺好听。”杜义山显然已经把这份设计报告看过很多次,一下就翻到了关于性能测试的内容:“你觉得你设计的这种下颌式进气道,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或者说,除了在这架飞机上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其它可用的地方?”

这个问题让常浩南心中一震,暗叹杜院士的眼光确实了得,只是用最多两三个小时看看设计说明,就现了这种设计的更大潜力。

“其实我们在模拟中已经现了,新的进气道相比于传统设计在更高度下的优势更明显,虽然改进型歼7的最大度只能达到2。o马赫,但我们还是对更高度下的流场分布和性能进行了一些计算。结果显示一直到3。5-4。o马赫的度和6°的来流攻角下,这一进气道设计都还能保持o。73以上的总压恢复系数,而如果在设计点选择上对高进行专门优化,性能还可以更高。”

“可以到4马赫?”

杜义山之前是凭着经验做出了定性判断,但他的眼睛毕竟不是风洞,还是没办法看出具体数据的。

“嗯……我们最高算到了4马赫,更高度的话,目前的计算模拟方式就不太适用了,需要改进方法,而且还需要更好的设备。”

换句话说,常浩南的意思是这个设计还有潜力可挖,只是目前的条件所限挖不出来而已。

“至于用途的话,我想在短期内,可以考虑与液体燃料的亚燃冲压动机结合,用在度3-4马赫的导弹上面,长远来看,如果未来我们需要研使用燃冲压动机、飞行度在5倍音以上的吸气式高声飞行器的话,这个设计思路应该也能作为先期研究派上用场。”

这一次,杜义山的眼神中已经带上些许震惊了。

1996年,华夏甚至连使用涡喷动机的亚音巡航导弹都还没完全造明白。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大三本科生竟然已经开始考虑为音巡航导弹,甚至高音巡航导弹进行技术准备了。

虽然并不是没有人在搞这方面的预研,但那些基本都还停留在可行性分析或者理论研究上。

而这个进气道设计,更重要的是这个一体化设计思路,甚至已经可以算作工程实践的一部分。

只可惜以目前华夏的航空工业实力,还没办法进行更深入的系统开工作。

看着面前杜义山院士的表情,常浩南知道自己应该是稳了。

果然,在经历了大概一分钟的思想斗争之后,杜义山把手中的设计说明放回了旁边的桌子上,抬起头对常浩南问道:

“小常啊,不知道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打算?”

不远处刘洪波教授痛苦地闭上眼睛——他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作为杜义山的学生,他很清楚,刚刚这句话是院士准备招收弟子之前的标准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常浩南几乎不假思索:“既然选择了京航飞机系,自然是继续深造,用科研成果助力我们国家的航空产业展!”

这条路他在前世没有系统的情况下都已经走过来了,现在更是不可能改变想法。

“嗯……你的这个课程设计,稍微改一改作为毕业设计已经完全没问题了,我可以做你毕业设计的导师。”杜义山点了点头:“至于再往后,我这里有两个建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虽然这话说的是疑问句,但要是真有人回答没兴趣那恐怕是傻了。

“当然有,杜院士请讲。”

常浩南做了个深呼吸,努力平复住激动的心情。

“一呢,我可以破例给你去上面申请一个公派出国留学的名额,可能是英国也可能是美国,如果你愿意走这条路,那大四这一年,就专心克服语言关,这样过去之后也可以尽快适应环境。”

杜义山这个提议才说到一半,另一边的刘洪波就想要起身,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