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精校版 > 第47节(第1页)

第47节(第1页)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的徐洋抬起头用有些怪异的眼神看了一眼常浩南,过了一会才又一次开口道:

“你这是想要考验我的理论功底,还是单纯想听我夸你一遍?”

她并没有给常浩南再插话回答的时间,而是直接继续说了下去:

“差分进化算法本意是为求解连续优化问题而设计的,而且是一种无约束优化算法,但你面对的是一个有约束条件的组合优化问题。”

“所以我今天一直在思考,如果是我来面对这个问题,应该会怎么做。”

“最后我的答案是会采用基于连续本质上定义的“减”和“加”来实现差异向量的计算,不过这种思路虽然勉强可行,但缺少针对组合优化问题特征的运算方法,必须引入修复操作才能保证进化过程中的候选解的可行性。”

“但你的思路却完全不同,是从算法本身的角度出,优化,或者说是设计了三种新的差分优化算法。”

“今天我大概理解了第一种,是基于位置,而非传统的基于数值的加减法运算,在交叉阶段,引入了基于排列的交叉操作,避免破坏形成的好的结构块,保证了解的快收敛。”

“至于另外两种,我只能看懂一个大概,甚至我敢说,就算把你的计算程序和设计说明给我老师去看,他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

“怎么样,我的夸奖你满不满意?”

徐洋把筷子放在碗口,玩味地看着常浩南:

“另外,你今天也就是遇上我,换个人看见你那一条注释都没有的代码,估计要直接背过气去。”

“我……”

天地良心,常浩南刚刚绝对没有对方认为的那两层意思。

他只是单纯不知道1996年时候的智能算法展到了哪个地步而已。

“这件事情在饭桌上解释确实不太方便,简单地说,我对差分进化算法的优化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的,分别对应三类不同的工程应用场景。”

常浩南顺手把一瓣剥好的蒜拌进面里,然后继续解释道:

“先是第一种,你已经看出了其中的一些要害,但并不是全部,加快解的评估和进一步提高寻优性能,我还基于空闲时间增量矩阵设计了一种基于快组合启方法的局部搜索策略……”

“至于第二种算法,则是为提高pde种群的多样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搜索,以及跳出局部极值,将禁忌搜索与基于排列的离散差分进化算法相结合……”

“……”

跟之前在京杭大学讲流体力学模拟的时候不同,这个差分进化算法的理论常浩南自己原本并不了解,而是通过系统刚刚学会的,并且也仅限于机翼优化过程中所用到的那三种,因此虽然进行应用不成问题,但要想深入浅出地讲出来确实还有些难度。

最后二人一直聊到了小食堂的工作人员开始打扫卫生准备下班,常浩南也没能完全讲清楚,只好表示下次一定。

“总之这些东西很难在短时间内说清楚,你如果感兴趣的话,等我回招待所之后,可以给写一份关于差分算法优化的说明文件给你。”

实际上哪怕没有这档子事,他也准备回去把差分进化算法的相关内容认真整理一下。

尽管系统只会提供跟项目直接相关的知识,但常浩南本人又不完全是个小白,完全可以举一反三,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加深理解。

而对面的徐洋似乎仍然在消化刚才从常浩南那里听到的内容,因此只是有些愣愣地点了点头,半晌之后才有些感慨地说道:

“没想到我在国外上学这几年的功夫,国内同行不仅理论水平追上了世界一流水平,在技术应用这方面更是走在了他们前面,堪称遥遥领先!”

“看来我毕业之后选择回国果然是正确的啊……”

看着思维逐渐开始迪化的徐洋,常浩南思索片刻,最后还是决定……

随她去吧。

第71章回到京航(为盟主f1ankerr加更25)

在两个人的合作之下,经过大改的八三工程新机翼只用了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设计优化。

最后的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机翼可以大大提高飞机的操纵性,带弹状态下生副翼反效的位置被大大推迟,失迎角和大迎角下的可用过载也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当然,具体的性能数据还需要等到风洞测试结束,把新机翼造出来装到o4号验证机上进行试飞才知道。

实际上,如果干脆给八三工程换装双三角翼,那么这方面的性能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但这就背离了歼8这个型号的展初衷了。

要知道,八三工程预计换装的1471g雷达性能几乎对标apg66(v),后续甚至有可能直接换装在其基础上衍生出的1473型,也就是歼1o的同款雷达,再加上双重型截击机的底子,因此成本并不算低。

在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都顺利推进的情况下,八三工程在人民空军的定位只能是特化的高空高截击机,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做两种三代机不太容易做的事情。

所以当前所做的一切改动,都必须是在保证其高空高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对其它性能进行优化。

如果把它变成一种长短板都不明显的飞机,那相比于未来的歼1o和歼11反而彻底没了优势。

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再结合目前华夏的航空工业水平,常浩南自问在机翼设计方面已经算是做到最好了。

另外,在等待计算结果的时间里,他也顺便完成了答应徐洋的那份说明文件,并在离开计算技术研究所之前的最后一天交给了对方。

……

本来,常浩南应该在这边工作结束之后跟着杨霞一起回盛京。

可是算算日子的话,现在距离京航大学的推免研究生面试已经没几天了。

虽然以他目前干出来的成绩,即便排除掉八三工程的涉密部分,单凭全年级第一的绩点、一篇《航空学报》上的论文,以及最重要的,6o3所申报上去的先进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这个面试也就是走个过场。

但这个过场还是得走。

就像在二十多年后,京航大学的一位教授成为了航天员,也要在空间站里面开组会和主持学生的毕业答辩一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