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熹说不清。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像是一个岔路口,通往未知的远方。没有走过的路,永远不知道会遇见怎样的风景。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将那些假设与惘然都随夜风散去。
林和颂侧眸看着突然安静的初恋女友,笑了笑,“怎么不说话了?”
蓝熹踢了下脚边的小石子,与他分享这份属于成年人的感慨,“今天我舍友和我说,她要离婚了,他们是从校服走到婚纱的,感觉很可惜,原来那么好的感情,也是会说散就散的。”
林和颂语气淡淡,“很正常。”
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他看见过各色各样的感情,有人只是为了搭伙过日子,互相取暖;有人只是短暂的露水情缘,天亮就散;当然也有情投意合,相伴一程的。
他目光平静,语言直接,“婚姻的本质从来不是时间的长度,而是两个人能否在同一个频率上共同成长。走散了,说明本来就不是同路人。”
蓝熹听着他的话,微微怔忡。他的理性奇异地抚平了她心中那点莫名的惋惜。
两人并肩又走了一段,影子在路灯下时而拉长,时而交叠。
一直走到楼下,楼梯感应灯应声而亮。
“那你呢?”蓝熹转过头,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望向他,“林教授见过这么多感情型态,最终得出什么结论了?”
林和颂脚步顿住。
蓝熹抬眸等他的答案。
“结论是——”他开口,声音依旧平稳。
“哥,蓝姐姐。”
林曼荷蹭蹭蹭地下楼取夜宵来了。
作者有话说:
----------------------
结论是什么?
林和颂把这份错过的答案发在了蓝熹的手机上。
「搭伙过日子耗费心神,露水情缘太过虚无,我始终认为,感情最好的状态是同频,相知相爱,才能长远。」
深夜,蓝熹看着他的答案,把这句话写进了写进了自己正在连载的漫画脚本里。
在那一格的留白处,她笔下的女主角对着夜空,悄声问出了同一个问题。
而她在后台,静静地翻看着读者们留下的千百种答案。
·
蓝熹刚下班回家,拐到3楼,林曼荷闻声开门出来,“蓝姐姐,晚上一起吃饭吧?我哥等下买菜回来。”
蓝熹回头,“呃,我在网上也喊了菜,我要给猫煮一些新鲜的虾。”
林曼荷扎着松松的马尾,倚在门框上笑,“那我可以去看看你的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