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下
正值隆冬,深夜刚下过一场大雪,整个世界都覆盖了一层白色。
宛栀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雪里,还差两三个铺面到达诊所的时候,就看到诊所门口已经站了好几个人。
“早啊!阿姨来这麽早呀!”宛栀笑着跟同事打招呼,跟在门口等着的患者阿姨问好。
走近了,掏出钥匙,打开诊所大门,把患者阿姨和陪她来打针的大爷一起请进去。
宛栀最後一个走进诊所,患者阿姨已经开始跟大夫闲聊病情了。
“哎呀,打了好几天了总是不好,这都第六天了。”
“这次病程是会长一点,再打一天如果不见效就抽个血再复查一下吧。”
宛栀耳朵里听着,迅速脱了羽绒服,换上白大褂,将头发盘好带上头花丶口罩。
洗了手之後,开始兑阿姨的药。
“来吧,王淑珍阿姨,可以打针了。”宛栀手法利索的将要挂好,等着阿姨过来扎针。
阿姨笑呵呵的坐下,将手放在台面上:“还是在你们这扎针舒心,对面那家我去了多少次了都记不住我叫什麽名。”
宛栀笑笑,没说话。
这种情况她太了解了,学校严申三查七对,宛栀毕业那年还升级成了三查八对,头一个就是核实患者姓名,而且要让患者自己说出叫什麽,而不是护士问患者回答是或不是。
这都是实践出真知。
宛栀刚毕业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哪怕是天天见面的患者,也会不厌其烦地问叫什麽名字。
不过这种事在她这样的社区诊所,就是不够‘人文关怀’的体现了。
患者都是周围小区的居民,常年在这里打针的‘熟客’,再加上一天的患者量也不多,如果还天天问的话,就会让人産生王阿姨这样的感觉。
服务不好,不够亲民,太过冷酷无情,只认钱,等等。
宛栀也曾因为这个被某个患者大爷怒视而骂:“天天来你这打针都记不住我叫什麽,你干什麽吃的!”
那个大爷说话中气十足,声音直接穿透诊所,如果不是领导来解围,宛栀的眼泪就下来了。
现在如果在遇到这种事,宛栀当然不会再那麽怂了,但也没再那麽傻乎乎的按照教科书去操作。
利落的排液丶进针,不过三五秒的时间。
“扎的真好,一点都不疼。”王阿姨不吝赞美“我这手我可知道,老难扎了,你这比大医院的护士扎的都好,我每次去都得给我扎五六针,我现在去医院都得考虑考虑。”
阿姨一直絮絮叨叨着,宛栀被夸的脸红,不好意思的说着谦词,将阿姨送到大厅的沙发上。
诊所不大,是个长方形,一眼能望到头,进了门左手边是药方和医师办公室,直走最里面就是输液室,右手边空了大半个区域摆了几排沙发和几张床供患者输液。
宛栀将药水挂好,“这瓶药是消炎药,大概一个小时能打完,如果哪里不舒服一定喊我。”
王阿姨笑着应下,看着眼前的小护士,小脸白白净净的招人喜欢,说话也轻声细语的,又开始跟老伴无差别夸夸,“真好,这孩子扎针也好,心也细。”
宛栀不知道怎麽回答,朝着阿姨笑笑,转过身跟办公室里的姜大夫对上视线,两个人都有些无奈的无声中苦笑两下。
此时还没到上班时间,没什麽人,王阿姨话匣子更是关不上,拉着宛栀唠家常。
“小宛多大了?”
“家离得近不近?”
“一个月能赚多少啊?”
“有没有孩子呢?”
“啊。。。。。。那有没有对象呢?”
宛栀心里苦笑,嘴上一一作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