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万斤粮食到手。
周围的灾民兴高采烈。
太好了!
有粮了!
而且一借就是这么多!
更让大家惊喜的是。
苏清立刻处置这些粮食。
施粥棚继续开,而且在各村增设摊位,由各村村长跟乡贤负责领取熬煮。
再舍救济粮发放处,按照每家人口来分,同样只有糊口的量。
上面两项冲突,只能二选一,由官府登记统计。
最后一部分,则让不少人暗暗叫好。
那就是衙门开设粮店,粮食以平价卖出,成功抑制本地粮价。
等这些做完,再发现故意抬高粮价的奸商,衙门可以直接抓进监牢,并退还非法所得。
苏清一项项命令颁布的迅速,一看就知道,不是一日之功。
除了她写的政令需要再誊抄出来外,别的没什么缺点。
顾从斯一边抄一边润色,再问问这个字是什么,他怎么不认识。
秀才不认识苏清的字。
只能是这个字写错了,或者写的太丑。
又或者这是简笔字,你不认识很正常!
苏清默默吐槽。
梅娘送茶点过来的时候,看着他们笑。
苏清反而不自然了,开口道:“娘,衙门正堂怎么乱哄哄的。”
“正要跟你说,有几个书吏差役想回来做事。”梅娘有些发愁,“他们之前有些麻烦,都不能来做事,现在得空了,所以回来了。”
苏清跟顾从斯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出答案。
哪里是得空了,所以回来了。
明明是衙门有钱,他们想回来领俸禄。
现在的南江县,想要找一份合适的差事,比登天还难。
南江县衙门没有顶头上司,只有孤儿寡母。
现在还有钱,想想都是好去处。
顾从斯意味不明发出一节声音,等着苏清做决定。
苏清先道:“娘,你的想法呢。”
按照现在的情况,梅娘才是负责衙门差事的人。
准确说,在朝廷没有派新县令之前,官印都在梅娘手中。
这衙门都要听她的。
梅娘自然相信他们真的有事去忙。
但能从王乡绅那借来不要利息的粮,还是靠女儿的本事。
在这点上,梅娘天然信任清清,想让她做决定。
苏清点头:“娘,衙门确实缺人手,需要招一些。”
“但能不能行,还要看他们的表现。”
梅娘听到前一句,便已经很高兴了:“那就听你的。”
“我还要去熬粥,有事的话,跟从斯商量。”
在梅娘看来,两人快要定亲,没什么不合适的。
梅娘走后,书房一阵沉默,苏清打破僵局:“去正堂看看?”
顾从斯没什么表情,跟着苏清后面。
正堂侧厅,已经有五六个人等着。
两个书生大半,四个穿着短打。
顾从斯介绍道:“这两个,他们以前在工房,刑房做书吏。”
“后面四个是武捕头手下。”
说话间武捕头匆匆赶来,看着四个手下,颇有些无奈。
衙门出事的时候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