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您当年那样。”
夜深了。
苏清回到房间,桌子上放着一双新鞋。
看这针脚细密,肯定是梅娘的手艺。
第二日清晨,苏清早早起来。
今日各地房屋田地损毁情况要报上来,她要看看怎么处置。
叛军知道占不住城。
走之前先抢夺财物粮食,再烧田地房屋。
要不是百姓拼死抢救,很多人家的土地,肯定颗粒无收。
只看这件事,苏清便举双手支持朝廷军。
至少他们不会烧杀抢掠,而且还把尸体收拢到一起,方便他们处置。
没错。
尸体。
朝廷兵来的匆忙,走的也着急。
不管是叛军尸体,还是我方将士尸体,都没有掩埋。
全靠附近村民看不过去的时候,帮忙收敛一下。
现在衙门班子组成,自然归到他们身上。
苏清看看房屋田地损毁名册。
再看看清理尸体的事情,一时间头疼,不知道哪个更重要了。
斟酌再三,还是先处理尸体吧。
虽说多数尸体已经掩埋,但有的埋得太浅,早被野狗抛开。
还有些叛军尸体暴尸荒野,或者扔到江里。
他们这个南江县紧邻江边,还靠码头为生,尸体在这附近,总归是不大好的。
苏清安排人手,该安葬安葬,该迁坟迁坟。
武捕头领命,苏清又补了句:“尸体腐烂的地方,记得清理干净,拿烈酒消毒。”
有一个赤脚医生做姥姥,她还是有点防范意识的。
虽然用烈酒颇有些奢侈,但消毒这种事,半点马虎不得,而且如今的粮食也是够的。
安排完这一项事情,衙门基本就没人了。
就连顾从斯都跑出去办差。
严格意义上说,顾从斯顾秀才并非衙门官吏,过来只是帮忙的。
但来都来了,苏清肯定不会客气的。
该用就用!
都这个时候了,能做事的,都是好人。
苏清用起人百无禁忌,梅娘却念叨几句:“一起办差,不是能培养感情吗。”
“你爹读书那会,我就在他身边做针线。”
既然都说到这了,苏清道:“跟顾家定亲的事,估计不会成。”
梅娘立刻看过来。
苏清解释:“我爹在的时候,顾家答应,顾从斯本人不愿意。”
“现在爹不在,只怕是两者都不答应。”
顾从斯十六岁考上秀才,今年不过二十。
考上举人,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
人家另有高就。
梅娘念叨两句,却坚持认为两人婚事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