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国军制不算复杂。
基本分为卫所制跟营兵制。
可以理解为前者常驻,后者机动。
如今在前线的,便是因叛军所设的营兵。
而作战体系,则是文臣总督指挥,内臣太监监军,武臣总兵作战。
但如今的总兵为新皇亲弟,故而指挥作战为一体。
虽然都喊总兵,实则总兵总督兼任。
作为监军的镇守内臣,则是皇上的心腹太监,人称粱礼公公。
不管总兵总督,还是监军内臣。
都距离苏清太远。
不过这些都必须知道。
因为弄明白如今的官制,方能对来者推测一二。
“新来的内官名叫余申,都喊一声余公公。”
“好像是新皇登基后,才入了皇上的眼。”
“之前的内官收受贿赂,被人检举,闹到去年八九月份,京城那边只能召回,换了这位余公公过来。”
这些消息,一部分是负责照顾伤兵的周千户所言。
另一部分,则是苏清派人打探来的。
几方消息互相印证,所讲之事大差不差。
余申,余公公。
今年还不到四十,就能被派来做内官管后勤,必然有些本事。
苏清吩咐道:“让差役多出去看看,务必带来准确消息,到时候我们好出城迎接。”
如此殷勤,盖因人家是宫里皇上身边红人。
也因现在马上四月,她急着给药材找下家。
想让南江县的药材得到重视,如今这九千亩的数量,肯定不够看。
但如果头一回种药材,就没有人大量收购。
原本在观望的农户,肯定会犹豫,说不定原来种药材的农户都要重新改种其他东西。
这样一来,这半年的谋划,就全部泡汤。
简单来讲。
有人收购能看到前景,接下来半年里,会有更多农户积极参与。
如果看不到前景,原本的九千亩数量也保不住。
故而将来的余公公,便极为重要。
不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啊。
苏清提前命人清扫街道,打扫衙门。
又让人把后宅一处僻静院子打扫出来,移植上花木。
“再寻两个会做京城饭食点心的厨娘。”苏清继续道,“价格好说,让她们随时候着,保证余公公一来,就有热汤饭。”
顾从斯皱眉。
他虽知道余公公重要,但如此这般,是不是有些谄媚。
“不必这样,你能力强,本地药材种的也好。”
“相信大家都看得到,何必如此。”
苏清直接戳破:“觉得我谄媚?”
此刻身边人少,她直接道:“你是不是看不起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