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认真起来我自己都害怕 > 第75章 日中见斗14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第1页)

第75章 日中见斗14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第1页)

第75章日中见斗(14)马首向何处,夕阳千……

灯城,孟无渡宅邸。

畅谈半日之後,天光向晚,夜风渐渐冷了。

三奶奶说了太多的话,气息有些微喘,她喝了一口茶,缓了一会儿,然後继续讲述。

搭载秦叙异两人的船只靠岸,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

两人下船换车,向家的方向疾驰,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恰看见一群惊鹊从乐器店的方向飞起,他们当即意识到家宅出了危险,可店门前是步行街,街衢两边都有拦路的石墩,下车步行要走近千米,而开车回家又要绕过半个街区,无论如何都来不及了。

此刻日食如约降临,天地晦明,光影隐没。

那栋由孟无渡亲手打造的两层木楼开始在暗影下左右摇摆,仿佛随时要垮塌,而後房顶竟然真的当着他的面轰隆掉落,孟无渡顿时失了分寸,车头失控地撞在了拦路的石墩上,他顾不上车里的秦叙异,拉开车门就往家里跑,但房子分秒之间便将陷为废墟,哪会给他赶路的机会?

秦叙异把孩子留在车里,晚孟无渡一步下车,他打了一道法诀,地面突然自行缩进,车辆和乐器店眨眼间变得近在咫尺。秦叙异一步就追上了孟无渡,从後面推了他一把,一下把他从千米之外推进了乐器店的大门。

乐器店大堂的地上,赫然塌陷出一个五米多宽的深洞,洞底还出现了一张獠牙参差的黑色巨嘴,正将一切坠落的碎瓦断木豪吞入口,大快朵颐地咀嚼,这栋建筑便随着它面部肌肉的舒张隆隆欲坠,显然撑不了多久了。

孟无渡对那大嘴视而不见,跳过断壁残垣跑上楼梯,大声呼唤着太太。

卧室里的孟夫人贪睡未醒,迷迷糊糊地被房子摇了起来,还以为地震了,她迎孟无渡的呼唤声仓皇跑向门口,还没来得及逃出房门,脚下的地板忽然裂开,而後连人带着一干桌椅柜格直直掉落下去。

直到此时,她才看见了下面那张可以吞噬一切的大嘴。

孟夫人心想完了,这下再也看不到孟无渡了。

可是电光石火之间,一道人影从深坑边缘平跃而至,拦空抱住了她。

是秦叙异。

他握着刚从窗上扯下来的窗帘,手腕一抖,厚重的帘幕自行拧成粗绳,随着他甩手的力度绕住了房梁,两人拽着绳子悬身巨口,但摇摇欲坠的房梁显然也支撑不了多久了,危急关头,一线阳光照进坍塌的屋顶,照射在两个人身上,然後天亮了。

坑底的大嘴随着日食结束迅速融化,如潮水一般消退于洞底,情形和当年孟无渡看到的一模一样。

秦叙异抱着孟夫人荡回坑边,孟无渡马上接过了夫人,三个人跑出这栋危楼,回头再看,房屋是几乎追着他们的脚後跟塌掉了,但什麽黑色岩石,什麽巨口,却通通没有留下一点线索,这里发生的好像只是一起普通的地面塌陷而已。

而那日之後,烙玉这门精妙的技法也同箜篌一样,彻底从人间消失了,从此人们对烙玉仅存的印象,只剩下巧夺天工四个字,可是世上却再也没有一件烙玉,没有一张传授这门技法的书画,没有一个还会制作烙玉的人了。

三奶奶回忆起往昔,感慨地叹了口气。

“我丈夫和秦先生都觉得那张嘴和日食有关,两个人便约定,下次日食之时再回灯城相见,谁知这麽一等,又是人间二十年。”

烙玉一事又十六年,孟无渡故去,他没能等到下一次日食来临。

家里只剩下三奶奶了。

她是灯城本地人士,故土难迁,此时虽已年迈体衰,却不想回丹城孟府养老,也不习惯被外人伺候,所以孟家家主就让素与夫妇亲密的孟维参来了灯城,替她打点里外事宜。

这些年里,孟无渡一直懒散经营着乐器行,总是赔多赚少,进账稀疏,世人眼中的他只是一个和蔼客气的小老板罢了,而三奶奶则通过考核进入了灯城歌舞团,她最擅长灯城民歌早蝉调,这种独特的地方歌曲曾经风靡一时,传遍了灯城的街头巷尾,所以後来她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歌唱家,论排场可比孟无渡要风光多了。

孟无渡去後第二年,那天是六月廿七,也是灯城歌舞团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日,团里特意派慰问队给三奶奶送来了鲜花丶纪念章和纪念蛋糕,同时向她了解了许多歌舞团的往事,拍摄了不少旧照片和曲谱,以供编撰团史使用。

三奶奶和歌舞团的晚辈们聊得兴起,黄昏时分,慰问者们才意兴阑珊地散了。

孟维参代为送客人们出门,目视车队开出街道後,便折回宅子里整理慰问队带来的礼物,他在一衆花花绿绿的鲜花蛋糕中看见了一瓶包装精致的酒,有些眼生,好像不是歌舞团的人带来的。

他拿起酒瓶,瓶颈上以丝带系着一张留言卡——

付孟夫人。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秦。

这句诗摘自唐朝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寓意为故友路上相见,匆匆一面之後,便又要各奔东西。慰问队哪儿也奔不走,更不会署单人名,如此看来,这瓶酒肯定不是歌舞团的人送的了。

孟维参一头雾水,只得把卡片拿给了三奶奶。

老人家看见署名的“秦”字之後,怔了一怔,忽然开口问:“还有几天日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