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烟罗?”宋氏重复一遍,点头说:“倒是十分贴切,这料子可不就是像紫烟一般轻盈美丽么,是个好名字。”
第102章
一件商品未来能不能销售火爆,从它出现后能不能吸引人眼球的时候就能初现端倪了。
就在辛月停留在锦绣阁算账的短短一段时间里,每个进店的客人都会多看辛月身上的裙子几眼。
连抽空从隔壁锦衣坊过来送账本和钱匣子的余知味都瞧了好几眼,红着脸问价格,说是想给他未婚妻买一身。
余知味不愿意接着读书考科
举,本是惹了他爹娘不高兴的,对于儿子非要跑去别人铺子里当掌柜,余知味的爹一开始嗤笑道:“什么铺子,竟请你一个毛头小子做掌柜,这铺子能挣到钱吗?怕不是没几日就倒闭了。”
结果余知味领到锦衣坊第一个月的分红,就有五两多银子,余知味的爹娘见着这银子说不出反对的话来了。
他们也不是不知自己儿子没什么读书的天赋,只是夫妻俩开小食摊,虽然也挣钱,可日日天不亮就要起,也辛苦得很,便觉得反正家里银钱够花,不想让儿子回来接手干这辛苦活罢了,读书一生无成的人多了去了,可顶着读书人的名头总还是比较好听的。
如今瞧儿子找的这差事,每日早上吃了朝食才出去,傍晚就回,时间规律还挣得快赶上夫妻俩的小食摊了,他爹娘便不再说什么风凉话。
见儿子也算立业了,便张罗着替他相看,定下来一个商家的小女儿,过两年便可成婚了。
来锦绣阁的许多都是熟客,曾经辛月当掌柜的时候都打过交道的,也不见外,纷纷凑过来开口和辛月打听这布料是否售卖?可否选这个料子做裙子?
辛月全和回答齐菡娘那般往后推,说过段时间才会上架,每个人都说等上了自己要做,甚至还有此刻就要掏荷包出来付定金的。
等胡娘子的骡车来了锦绣阁门外接辛月,辛月才从客人的包围中跑出来。
上了骡车,辛月扯出帕子来擦汗,虽然这料子比别的料子轻薄,可大夏天被几个人团团围住,辛月还是热得额头冒出些细密的汗珠来。
结果车上的胡娘子瞧见辛月之后的第一句话,竟也是:“月娘,你这裙子的料子是哪儿买的……”
辛月刚刚回答了许多次,都说顺嘴了,没过脑子直接来了一句:“过些时候就上架了,到时候再来买吧。”
说完才反应过来对面的不是铺子里的客人,辛月噗嗤一声笑出来,忙摇头解释道:“岚姨,我被问晕了,刚刚说了太多话,说顺嘴了,这料子是我表姐自己染了送给我的。”
宋氏兄嫂出事的事情最初就是从胡娘子嘴里露出来的,后来宋惜娘去府城前也在锦绣阁帮忙了数日,与胡娘子是打过照面的,胡娘子自然知道辛月嘴里的表姐便是宋惜娘。
她也听宋氏说了把侄女儿送去府城学染线去了,几个月没见着了,倒没想到那个羞涩寡言的小姑娘,竟然如此内秀,几个月就学会了染布,还染出这么美的料子来。
胡娘子娘家开丝坊,也有一处染坊,她自己开了多年的绸布庄,江州知名的丝坊出的颜色、花样,除了皇家丝坊的货她见不着,别的没有她不知道的。
辛月身上这颜色,她可从没在江州的绸布上见过,她一边赞这布美,一边起了和辛月一样的心思,提议说:“咱们的丝坊要不也造一间配套的染坊,白胚布大家许是更认江州货,咱们只能靠价低来抢生意,可要是咱们出的布料都是这样的,别说和江州布抢生意了,怕是江州的布庄都得来咱这进货卖回江州去。”
辛月笑着说:“岚姨,我便是这么想的,咱俩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
胡娘子一听,也笑起来,拉着辛月的手说:“我就说咱俩才该是天生一对的母女嘛,这么有默契。”
今日不仅是锦绣阁和锦衣坊盘账的日子,也是辛氏商行盘账的日子,虽如今还没有一分进益,但制度是一早就定下的,桑园给蚕所供的桑叶多少,价值几何,蚕所给丝坊供的丝茧多少,价值几何,全都要明明白白的记在账上。
等将来丝坊出货有收到货款了,便要拿货款给蚕所结欠账,而蚕所收到了丝坊的钱,也得给桑园把欠账结清。
到了年底,三处扣除欠账的银子便是它们一年的利润,先把自己工人的应得的银钱分下去,剩下的再往商行交。
蚕所的第二批丝茧前几日刚出货送到了丝坊,胡娘子管着丝坊的生产,开始忙碌起来,快速的在蚕所管事辛长康递来的欠款单上签过字,便提前退会去丝坊巡视了。
辛长康刚从胡娘子那里收到欠款单,又被早就准备好的辛祝拉着签字,这欠款单如今是张纸,之后就是钱哩,别说辛祝他们几个,就是底下的工人每日干完多少活,心里都有一笔账,计算着等欠款单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了,自己能分多少。
建染坊的事,辛月现在还没和宋惜娘谈好,便没和大家说,过些日子表哥休假定要接表姐回来,到时候和表姐谈妥了,再召开股东会提建染坊的事。
大家对完了账,都没出错,欠款单也互相签好了,辛长康也忙着回去看孵化第三批的蚕宝宝,只有族长管的是树,都安排好了族人各自负责哪些区域,他也没必要当个巡林员,所以还能留下来和辛月闲聊一会儿。
辛祝和辛月一块儿共事了几个月了,早就不把辛月当孩子看,辛长平考乡试不仅是他们家的大事,也是族里惦记的大事,辛祝早就算着日子,便问辛月道:“月娘,你爹爹可回来了?”
辛月点头说:“昨日就回来了。”
原先盼着辛长平中举,是为了光耀辛氏门楣,如今有了商行,更是迫切的需要个依靠,辛祝紧张又期待的问:“那你爹爹可有说他这次考得可好?”
和自家人不用瞒着,和族长也是不用瞒着的,辛月便转告了辛长平的话,说是极有可能中的。
乡试的喜报除了会送到考试时登记的住处外,还会由差役送到原籍,辛长平的原籍便是长河村,所以若是得中,喜报是会送回老家的。
辛祝高兴的大笑说:“好好好,总算盼到了这一日,那我们提前都准备好,到时候收到喜报直接送到祠堂,告慰祖宗。”
又让辛月带话回去,说是上回辛盛中府试案首,辛长平非说只是个童生,不让族里办宴,这回辛长平中举的宴席,必须族里来办,让辛长平看完放榜,次日带着家人回老家开席。
等待乡试放榜的时间有些难熬,辛长平虽瞧着没什么焦虑,每日都正常的去县衙上值。
可日子越是临近,家里其他人越是紧张,等放榜的日子到了,天还没亮辛长平便坐上早就约好的骡车出发去府城,这回只是看榜,没让辛盛请假陪着一块儿去。
看着辛长平离开,家里不论是宋氏、辛月,还是辛姑母、郭玉娘,都顶着黑眼圈睡眼惺忪的合手说:“各路神仙保佑,保佑我夫君爹爹大弟大舅舅乡试高中。”
昨晚大家就兴奋得睡不好,现在起了个大早,更是没有睡意,但宋氏一会儿还要去铺子里做活,便回去守着辛年睡个回笼觉。
因为对辛长平高中期待甚大,辛姑母准备等大弟带着喜讯回来好生庆祝一番,她便说先去菜市上买菜、肉。
郭玉娘还惦记着学厨艺呢,只是这大半年她娘亲在灶房做饭的时候,她多是在陪辛年玩儿,今日难得辛年还在睡觉,且有舅母陪着,她便自然是跟着她娘亲。
辛月今日为了等爹爹的好消息,哪儿也不准备去的,见姑母和表妹要去菜市买菜、肉,她想起前几日看哥哥这回带回来的游记里,有提到云州人用糖做肉菜,不禁想起了下饭名菜红烧肉,干脆跟着姑母一块儿出去,若是见着有卖五花肉的,买一大块回来哄姑母做来吃。
想起辛盛带回来的书,辛月嘴角又挂起了偷笑,怎么也没想到,哥哥去府城竟然给自己带了一本《王娘子休夫记》回来,那书递给自己的时候被娘亲瞧见了,宋氏脸色都白了,一把抢过去瞪着辛盛说:“盛哥儿,你怎可给年幼的妹妹瞧这种书?”
她觉得自己儿子不是那种会带坏妹妹的孩子,便想着是不是他长大了,自己买来看的,于是又训了一句:“便是你自己看,也不应该,你也还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