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一看,见自家二少爷也被发了一个荷包,长风顿时转回头,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他心头喜滋滋的,果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就知道自个儿当年没压错宝,一心一意撮合如意和二少爷,不然哪里能有今日?
云佑那个荷包装的是笔锭如意,他抿抿唇,正要开口说什麽,就被史如意率先堵住。
「我问你,你是掌柜的,还是我是掌柜的?」
云佑:「……你是。」
「所以要听掌柜的,知不知道?」史如意扬起嘴角,趁机在他腰上摸一把,「乖,既然在酒楼里,就是我的人了。押岁锞子代表的是福气,能压一千岁丶一万年,得好好收着。」
云佑被她蛮不讲理的态度逗笑,沉默片刻,终是应下了自己「酒楼小夥计」的身份,从鼻尖应了一声「嗯」。
第118章豌豆黄
新年第一顿早膳,史如意吃得很是清淡。
不过是熬得稀烂的小米粥,红枣去核取肉,磨成枣浆来煮粥,味道融得浑然一体;一大碟蒸好的腊肠薄片,红艳艳的,铺成葵花状;一道韭黄炒鸡子,又香又嫩,是此时难得能吃到的反季新鲜蔬菜。
小菜是炒瓜皮和糖醋豆芽,豆芽是翠丫在後院自个儿种的。
盆里铺一层糠皮和沙子,撒上泡好的豆,上面用木板压住保温,出芽几天就能上桌,嚼起来嘎吱嘎吱,很是清脆。
一蒸笼的红糖马拉糕,制成大圆饼状,切成三角的小块,发得蓬松又柔软,闻着有轻微的香。每人取了一块带在身上,预备待会儿逛庙会吃。
浩浩荡荡出了门,史如意领着云佑走在前头,後面几人乖觉地与她们隔了段距离。
景明寺临近京城东郊,在万岁山下。
山上开得好一片烂漫桃花,霞蔚云蒸,映着寺庙前寓意吉祥的福门福柱丶高悬的大红灯笼丶迎风招展的金黄旗幡,隔老远就感受到了过年的热闹气氛。
僧人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抬出庙外巡行。
沿街来了不少小摊小贩,音乐百戏,诸般杂耍,史如意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见到这般盛况,惊奇地睁大眼睛,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
云佑偏过头,问她笑什麽,二人说话的声音被笼罩在锣鼓声里。
史如意立在人群中,大着嗓门回他,「我笑这庙会原是神仙节日,为的是娱神拜神……如今日子久了,如今倒变成人们自己的节日了。可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便连神仙也是不能免俗的。」
说完,便扯着云佑的袖子晃了晃,这「神仙」调侃的是谁自是不言而喻。
去庙里上了香,化过纸,烟雾徐徐上旋,史如意安静跪在蒲团上,闭上眼睛,默默祈祷身边亲人喜乐安康。
愿上辈子的爷爷丶这辈子的生父都能魂灵安宁,他们皆是憨厚淳朴之人,辛苦操劳一辈子,若为来世,当有福报。
云佑陪着她,神色肃穆又认真,也对那香烛拜了几拜。
史如意望着云佑微笑,心中既骄傲又怅然,都说独在异乡为异客,她却似乎真真正正地融入了这个时代,有疼爱自个儿的家人丶能谈天说地的姊妹好友丶甚至还找到了愿意执手一生的存在……
如果爷爷真的在天有灵——怎麽样,你孙女的眼光还不错罢?
出了庙门,史如意难得地有些沉默,云佑看她一眼,脚下拐了个弯,带她去窝凤桥边摸浮雕。
这边人头攒动,民间传闻,摸一下庙中浮雕便可以去病消灾丶延年益寿。史如意一眼看中一只石猴,聪慧机灵的模样似得了大圣两分真传,头顶那两根毛都被摩挲得油光水滑。
桥下吊着一只小铜钟,上书「钟响兆福」四字,不少百姓都掏出铜钱,试图投响那只锺。
待晚上一捞,池底不知能扫出多少铜板,这不是坐等收钱的美事麽?史如意由衷感慨,「真是个化缘布施的好法子。」一边说,一边跃跃欲试地从怀里掏了荷包出来。
世家子弟出身,云佑自小便练过投壶骑射,眼睛微眯,屈指一弹,那小铜钟便身子轻晃,发出叮当轻响,围观人登时大声喝采。
史如意便不一样了,但她落空数次,依然不急不馁,姐们如今银子有的是,这就是传说中的「钞能力」啊!
她屏住呼吸,专注凝神,忽然听到耳畔传来旁人闲谈。
「要我说啊,今年定是个好年!冬至时,长公主代圣人到圆丘祭天,许愿风调雨顺……这不,果真天降祥瑞来了,昨个儿关外传来消息,收得一批葱韭丶佛花丶生菜丶兰芽,据说还有三尺长的一个大白萝卜,已是快马加鞭,进献到宫中去了。」
众人随喜赞叹一番,一位老丈咳了两声,缓缓道:「这太平日子能过这麽久,全靠圣上贤明!只可惜圣上操劳国事,咳疾难愈,唉……」
在场之人纷纷沉默,古往今来,唯有太平是众望所归。
前两次朝堂换代,都是一片腥风血雨,边境胡人蠢蠢欲动,民间亦是大动干戈。有位孩童不过五丶六岁的年纪,没经过那些动荡,一脸纯真的稚气,好奇地追问几句,却不见有人答。
「听说前不久,有渔人在洛水打捞出一块石碑,上头野藻成书,乃是』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
「圣母?!这……」
史如意听到这儿,越来越觉得耳熟,不着痕迹地撇过头,暗中瞪一眼佯装若无其事的某人。<="<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