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遂对林肆和梁年介绍,“这是高效堆肥1号实验小组。”随后示意孩子们自我介绍。
六个孩子自我介绍完毕,钟地厌拿起记录数据,开始给林肆做报告。
报告内容很精简,全是重点,没有一句废话,钟地厌也没有紧张和说话磕巴的情况,林肆和梁年都听的很认真。
梁年时不时的会问出一些她所关注的问题。
最后结论是,高效堆肥只需要一个月即可腐熟。
梁年震惊到差点站不住。
一个月!要知道传统的堆肥法最快也要八个月才能腐熟。
林肆对钟地厌的报告很满意,顺便补了一句,“此法不光腐熟的度快,肥力也是原本堆肥法的一倍。”
钟地厌汇报完毕,乖顺的退至一旁,不参与林肆和梁年的讨论。
梁年和林肆走之前,林肆对着钟地厌为的几个小孩微微额。
“数据写的不错,汇报的也很不错。”
孩子们连忙道谢,等林肆和两年走远了以后才开始显露出被夸奖后的孩子本性。
“县主方才是夸我们了吗。”
“太好了,我们被县主夸奖了!”
“地厌,县主夸你了唉。”
高效堆肥2号和1号用的是同一个方法,分1号和2号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实验中途失败。
2号实验同样也很成功,只是数据和汇报略逊一筹。
紧接着是高效绿肥。
高效绿肥是在田地里进行的,孩子将田地的一般洒上了高效的绿肥,另一半则并未洒肥,孩子们在两块区域分别种植了一点小麦。
绿肥1号实验田负责汇报的是一个瓜子脸的小女郎,名叫羊以冬。
羊以冬口条清晰,将两块区域的生长出来的小麦区别指给林肆和梁年看。
梁年能明显感觉到两块地小麦的区别,施了高效绿肥的区域,小麦颗颗圆润饱满,是上等品质。
黎县很少能种出来这样的小麦。
绿肥看起来更加高效简单,但是林肆缺知道高效绿肥的缺点,那就是豆科的带土根瘤的数量问题。
听完了所有的化肥试探报告,梁年激动的握住林肆的手。
“马上就要种冬小麦,若是将高效堆肥和高效绿肥传授给百姓,岂不是大丰收?”
作者有话说:
----------------------
第13章
永文十三年末,种下冬小麦已有两月。
黎县天气寒冷,自古都是如此种植,冬小麦收成时,又种植粟和黍,循环往复,稻麦轮作,即可修复土壤,又不会让农田闲置。
石金家秋收交了赋税,余粮剩了不少,买了农具,家中还剩一百多文钱。
这是一笔巨款。
因此在种植冬小麦的时候,百姓的热情都格外高涨,觉得日子有盼头了。
但又没想到突然出了两个什么高效化肥的法子来。
石金一家原本将信将疑,但是一听衙役说这个法子是县主搞出来的,全家立刻无理由相信,并且立刻执行。
看着自己田地里那块原本难以翻动又杂草丛生的下田,现在种满了小麦,并且涨势比往年中田里的小麦都要好。
石金感叹,为何县主能这么厉害,不光能改良农具,就连肥田都能想出新的东西,绿肥加上些豆子带土的根部肥力就会不一样,堆肥加上粪便和尿液再拿稻草盖住就能一个月腐熟。
自己要追随县主一辈子,有县主在,一定不会挨饿。
至于受冻。
石金裹了裹身上填充芦花的麻衣,快步朝着家里走去。
每年冬天都是这般熬过去的。
天气愈来愈冷,百姓们御寒的衣物单薄,大街上的人都少了一大半,寒风呼呼的吹,冷的人直颤。
气温骤降,林肆也换上了冬衣。
棉花此时还未被大规模种植,故而林肆的冬衣内填充的并不是棉,而是丝绵,也就是蚕丝絮。
蚕丝絮价格昂贵,但轻便保暖,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享用。
林肆的过冬装备当然不止蚕丝絮,还有裘衣。
百姓没有这么种类丰富的御寒方式,只能靠麻衣夹层中填充芦花和柳絮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