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老汉攀谈时,青麦在旁边不时跑来跑去,时而在地上捡石子,时而小心翼翼地凑到她的身边,拉着她的手指着火堆,眼中充满好奇。
看到青麦这麽开心,林青禾不由得露出一抹温柔的笑容,心里也松了口气。
这一天,虽然是休息日,但与旁人的交流也让林青禾学到不少知识,她明白,古人并不比现代来客愚昧,他们有自己的经验与方法论,多听多学才能走得更远。
*
日子如流水般匆匆而过,秋天的气息已悄然侵入了连庆山脉,清晨和夜晚的气温开始骤降,林青禾虽然早有预感,但还是为这来得更早的严寒所惊讶。
不到深秋,山间的温度便骤然下降,霜冻开始出现在清晨的草叶上,每当夜幕降临,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寒意。那种扑面而来的冷,似乎提醒她,生存的压力远没有结束,冬季的挑战正向她们逼近。
林青禾站在山洞口,目光投向远方那片隐秘的山林,心中思量着接下来的行动。时间紧迫,秋冬的交替也提醒着她,她们的物资储备必须足够应对更严酷的寒冷。
她开始盘点物资,整理过冬必需的物品。
柴营缴获的麻布和旧衣被巧妙改造成了每个人的厚实棉衣,身上穿的也加了些许薄绒,原本看似多馀的举动,随着寒冷气候的提前降临,显得尤为划算。秋初时穿着还让人感到过热,但林青禾心里明白,这样的衣物才能支撑她们迎接即将到来的深秋。
棉鞋是她另一个重要的物资计划,考虑到山地的湿气和寒气,林青禾亲自设计了高筒的棉鞋,并搭配了油布做的鞋套,这样的鞋子不仅能保暖,还能防止雨水渗入,极为实用。每个人都得了一双,尽管做得并不精致,但用处大得很。
手套和帽子一类的物品暂时没有办法提供,布匹短缺使得制作这些物品变得不可能。
林家带出来的麻布被巧妙改造成月事带,夹入草木灰和棉绒,每位适龄的女子都分到三个。虽然这些小细节没有大张旗鼓,但对女孩子们而言,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小物,能给她们带来些许的安心。
而在盐的储备上,林青禾则感到一丝安慰。经过仔细的挖掘和处理,原本粗制的岩盐已被研磨去杂质,留下的成品足足有两百斤。
这麽多盐,不仅仅是能够满足她们的日常需求,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盐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它的基础功能——它不仅仅能调味,还是极为宝贵的交易物资。如果她们能够在下山後找到合适的机会,盐或许能换来更多的物资,尤其是布匹和衣物。
食物方面,林青禾从未松懈过,她继续指挥大家高效地储存每一份可以食用的物资。虽然“旧粮”已经吃光,但经过大家的努力,更多的葛粉丶葛根片丶肉干丶野菜干等储备物资已经在山洞中堆积起来,这些食物不光是用来维持生存,更是她们抵御寒冷丶增强体力的保障。
木炭的储备也十分充足,经过几次烧制,山洞里堆满了三百斤的木炭,能够保证在寒夜里有足够的热源,也可以做为一种交易的物品,解决取暖问题的同时还能作为其他必需品的交换资源。
林青禾看着满仓的物资,心里计算着。
尽管眼下物资充足,但她知道,一旦离开连庆山脉,外面的世界将会充满变数。
这段时间,林青禾将随身空间里的粮食全都拿出来吃了,她还将防风夹克穿在了薄棉衣之下,腾出的空间则被她巧妙地填满。
首先,林青禾整理了岩盐。十包岩盐足足装了三十斤,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在这个荒年中,盐的珍贵不言而喻。备一些在空间里,或许会在哪天山穷水尽时派上用场。
接着,她整理了药材包。驱寒的药材包有十包,里面是几种经过她们细心收集和晒干的草药,像艾草丶板蓝根丶鱼腥草丶五倍子和紫苏等,它们不仅能驱寒,还能用于防治一些季节性病痛。
野姜也整理好了,放了五斤,带着些许辣味的野姜将是冬季食物调味和驱寒的良药,能增强身体抵抗力,更好的抵御严寒。
至于肉干丶野菜干和木炭,林青禾也按类别整理妥当。肉干依旧是最重要的口粮之一,野菜干则提供了必须的纤维和维生素,而木炭更是可以提供持续的取暖和烹饪能源。
看到满满当当的物资堆放在空间里面,林青禾心中不禁松了口气。
这些物资将会是意外情况时的底气,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