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荒()离() > 寻路山下(第2页)

寻路山下(第2页)

*

走出藤蔓掩映的山路,林青禾扶着一块湿滑的青石,喘了口气,站在山口极目望去。

薄雾初散,阳光从山巅穿透云层,洒落在眼前这片陌生却又让人心安的丘地。起伏的山峦间,一条条小路蜿蜒而下,像粗糙却真切的脉络通向人间。谷底坐落着一个不算大的镇子,屋脊低矮,却排列有序,镇中心一条长街斜斜展开,街道两旁隐约可见挑担的行人丶吆喝的摊贩丶还有缓缓行走的驴车。

“那便是离人镇了。”花琅在她身边开口,语气温和,“你们一路辛苦,这下总算到了地方。”

林青禾点头,眼中划过难以遮掩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丝明亮的希望。

离人镇,镇如其名。最初定居于此的,是一群无处可归的外乡人——或是逃兵,或是难民,或是山民落户,因缘际会聚于此处。他们躲过战火,躲进这山脚薄雾中的宁静,便再也不想回到乱世。

花琅指着山脚的方向介绍:“镇子是南诏所辖,但这里官府不设兵征不收重税,居民自己议事,有族老丶有商会,大事由镇中长辈议决,小事各家自理。我们布依寨与镇中商户往来多年,彼此也都熟了。”

林青山在林青禾身後开口:“看着不像受过乱的地方。”

“确实没乱。”陆三在一旁笑,“这里的人守规矩,远离边境战火,加之山高路险,乱兵不愿涉足,倒反而保全了一方安宁。”

林青禾目光微凝。这种远离权力核心丶却因地理与人和自成秩序的地方,正适合她们定居。

离人镇不像宣朝的大城镇那般热闹喧嚣,也不像那些荒村般死寂凋敝。她们走下山道,便踏上了镇外的石子路,沿途有低矮围墙围出的菜圃,青瓜丶豆角丶茄子藤爬满架子;农妇抱着孩童在巷口择菜,少年背着柴火快步走过,狗吠声丶鸡鸣声丶孩童追逐笑闹声交织其间,宛如一幅宁静的田居画。

“镇中多为汉人後裔,也有布依丶苗人丶水族人家。”花琅一边走一边介绍,“大家相互包容,一起种田丶纺布丶打铁丶种药,也有外来商贩驻足开铺。”

她指着不远处的木屋说:“那边是镇中最大的药铺‘仁和堂’,由一个西北来的老大夫掌柜,听说年轻时是宣朝医馆里的御医。”

林青禾点头。她观察得更仔细些——镇中屋舍多为木瓦构筑,但布局整齐,屋前有水缸丶屋後有柴垛,街道虽然不算平整,却有浅浅沟渠引水,路口还有风雨亭与打更台,可见这镇子虽小,却十分讲究秩序。

进入镇中心时,正值午後,镇口小广场正有人摆摊设市。果蔬山货丶手织布匹丶编藤小物,一应俱全。几位老者围坐在老榆树下下棋,树荫浓密,连风声也显得温柔些。

“镇上平日很静,集日才会热闹些。”陆三带着几人绕过集市,低声道,“不过该有的都有,不缺药铺丶不缺铁匠铺,也有学馆丶织坊丶磨坊。就连镇西头还有个晒谷场呢。”

“你们寨里的人平常也来这里?”罗玥问。

“寨中常有年轻人愿来镇里做工丶帮忙,等到换季或节庆再回寨。”花琅答,“也有镇中女子嫁入寨中,寨里少年下山娶亲的。”

林青禾静静听着,心中已经在悄然评估——

这里没有官府横征暴敛,不似宣朝城镇动辄收税抓丁;

这里有水有地丶有市有市集丶有铁匠有药铺,有常住居民也有流动人口;

这里有相对自由的社会结构,也有对秩序的尊重与维系。

这里,很适合落脚。

她忽然低声问:“如果……我们愿意留下,能住下吗?”

“当然能。”花琅笑了笑,“镇里本就有不少外来人,只要不惹事丶不盗斗,能做事丶讲理,镇里便欢迎。”

“可是地呢?屋子呢?我们人多。”林青山小声问。

“镇西边原先有个老织坊,後来主家搬去大城,留下几间空屋,还有半块地。”陆三道,“之前镇会曾想收回来作为学馆,後来搁置了。”

“若你们愿意留,我可以去帮你们问问。”

林青禾点头,又望向镇口的方向。

有孩童跑过,衣衫虽旧但干净,脚步轻快;有老妇坐在门前纳鞋底,旁边小炉子上正熬着姜汤;不远处,一个摊贩正在用粗盐炒瓜子,香气四溢,引来好几个小孩围观。

林青禾脑海里闪过几幅陌生画面,那是在中原城镇初见市集的场景。

画面中的小青禾还是个牵着兄长衣角的小姑娘。

而如今,她已走过漫天风雪,踏过焦土城垣,熬过病疫困厄,终于站在这一方似乎能真正喘口气的土地上。

风从镇口吹来,带着水汽丶草木香,还有人间烟火。

她望着眼前的小镇,缓缓吐出一口气,低声道:

“或许,我们真能在这里……过一阵安稳日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