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在三国当天命之女番茄王镜 > 第339章 登基大典(第1页)

第339章 登基大典(第1页)

翊京城门处的恭迎仪式刚毕,王镜身着玄甲,在荀彧率领的文武百官簇拥下步入都城。

而在此之前,贾诩早已快马加鞭赶回,凭借其老辣的手腕安抚了朝中尚存疑虑的少数人,将一切可能的动荡消弭于无形,整个朝廷已然如臂使指,只待新主定夺。

登基前的礼仪程序旋即启动,主簿杨修奉王镜之命,以刘协名义起草《禅位诏》,昭告天下。

“朕闻五运推移,天命无常。汉室气数已尽,亿兆黎民推戴明主。靖王王镜,英武圣明,德配天地,功盖寰宇。今朕顺天应人,禅位于王镜,以安社稷,以慰苍生。”

诏书宣读之日,文武百官齐聚大殿。

王镜听完诏书后,再三推辞,直至荀彧率百官再三叩请“国不可一日无君,主公若不受天命,天下恐再生祸乱”,王镜这才长叹一声,做出“不得已而受之”的姿态,颔应允。

禅位仪式终了,王镜随即下旨,封刘协为“山阳公”,赐山阳郡为其封地,许其在封地内沿用汉家正朔,祭祀先祖,且享有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礼遇。

至此,汉室四百余年的基业正式落幕,新的王朝缓缓拉开序幕。

……

禅位诏书宣读后的第三日,刘协正收拾行囊,预备前往山阳郡就国,伏寿却并未随行。

她站在殿前,褪去华服,只着一袭素色长衫,长松松挽起,再无珠翠点缀。

“陛下,”她开口时,声音里没有了往日的恭谨,反倒多了几分轻快,“这些年,多谢你护着我。但往后,我不想再做伏皇后了。”

刘协抬眸,见她眼里没有半分怨怼,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澄澈。

他轻声问:“那你想做什么?”

“做我自己。”

“我想走出这宫墙,去看看洛阳城外的邙山,去趟江东的烟水,听说蜀地的雪山直插云霄,我也想去瞧瞧。路上遇到什么新鲜事,便写下来,或许能攒成一本游记。”

刘协望着她,忽然笑了。从少年时一同在宫中度日,到后来共历风雨,他们之间从没有寻常帝后的缠绵,倒更像一对互相取暖的玩伴。他知道她被困在这四方城里有多闷,也懂她此刻眼底的向往。

“好。”他拿起案上的笔,“那就写和离书吧。从此你不是伏皇后,我也不是汉室天子,只当是两个老朋友,各自上路。”

伏寿也笑了,取过另一支笔。两人并肩坐在案前,竹简上的字一笔一划,没有半分迟疑。

“伏寿与刘协,结数载,然性情各异,志趣不同。今自愿和离,各奔前程。伏寿愿游历山河,刘协赴封地安居。此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刘协写“愿伏氏此后自在随心,遍历山河”,伏寿写“祝山阳公在封地安享岁月,无牵无挂”。

墨迹干透时,伏寿将属于自己的那卷竹简仔细折好,塞进袖中。

她站起身,对着刘协福了一礼,却不再称“陛下”,只道:“伯和,保重。”

“伏姑娘,也保重。”刘协拱手回礼。

宫门开启时,伏寿没有回头,她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冬日的晨雾中。

从此,这世上少了一个皇后伏寿,多了一个游历四方的女子伏寿。她的游记或许会流传天下,成为启朝最畅销的闲书。

刘协站在阶上望着她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才转身拿起自己的行囊,带着随从,缓缓走向前往山阳郡的车驾。

一场相伴,终以最平和的方式散场。一个去赴一方封地的安稳,一个去寻万里山河的自由。

……

自王镜接受禅让后,登基大典的筹备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宫中礼官援引历代仪制,逐条梳理流程,从祭天的祝文到百官的站位,无一不反复推演,务求周全。

这般繁杂的准备,一晃便耗去了两月有余,终于定下建安六年冬月初二为登基吉日——此日经观星台测算,恰是“日月同辉,五星聚奎”的大吉之兆。

大典当日,皇宫正殿含元殿已焕然一新。殿中央高筑九级玉阶,阶上设九龙盘绕的金漆御座,黄绸座屏,两侧立着仙鹤、金瓜、朝天镫等全套仪仗,各类鎏金器物在宫灯映照下熠熠生辉。

御座前的香案上,早已备好三足鼎、青铜爵与祭天用的太牢礼器,案旁香炉袅袅直上,寓意“通天达地”。

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文东武西,静候新帝驾临。

……

寝殿内室,王镜正在更衣,殿内光线柔和,将她的轮廓镀上一层朦胧光晕,更添几分神圣威严。

身后,十数名侍从垂恭立,一人捧冕冠,另一人托描金锦盒,内盛玉佩、绶带。

她立于铜镜前,微微抬臂,任由郭嘉与荀彧上前为她整理龙袍。

此刻她身着正式衮冕礼服,比先前仓促间黄袍加身时更为隆重。

明黄色的龙袍上,袍身以金线绣满云海纹与盘龙纹,龙目以明珠点缀。衣襟处缀着深蓝色锦缎滚边,腰间束赤红玉带,垂落的丝绦如流霞倾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嘉指尖轻拂过袍上金线,将每一道褶皱抚平,眼中含笑:“这龙纹绣得极好,金龙盘云,正合陛下气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