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之内,号舍森然。低矮的隔间如同蜂巢,将数千学子分隔开来,只余下头顶一方狭窄的天空。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汗味,以及一种无声的、几乎凝成实质的紧张。林弈端坐于自己的号舍中,心如古井,波澜不惊。昨夜的风波,京城的打压,寒门的期望,此刻皆被摒除于这方寸天地之外。他眼中,只有面前那空白的试卷,以及心中早已烂熟于胸的经义文章与格物之理。
号炮三响,试卷分。林弈凝神静气,展卷阅览。
会试场,依旧是经义贴经,考察的是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与阐能力。这恰是原主多年苦功所在,林弈融合记忆后,理解更为透彻深邃。他下笔沉稳,破题精准,承转自如,引经据典恰到好处,八股结构严谨工整,文辞雅驯,气象雍容。更难得的是,在那看似规矩的框架之内,他的文章隐隐透出一股灵动之气,对圣贤微言大义的阐,往往能结合史实与世情,言之有物,而非空洞的道德说教,于守成中见新意,于规矩中显才情。
接下来的诗赋、判诰诸科,林弈亦是从容应对,展现出扎实全面的基本功。他并未刻意标新立异,但那份源自格物思维的清晰逻辑与务实精神,却已悄然融入字里行间。
真正的重头戏,在于最后的策论。
当考题下,林弈目光一凝。题目赫然是:“问:古今制度沿革得失,与当今实务兴革之要。”
这是一个极其宽泛却又暗藏机锋的题目。既可泛泛而谈历代制度得失,亦可深入剖析当下某一具体难题。如何破题,如何立意,如何论证,直接关乎最终名次。
无数士子或蹙眉苦思,或奋笔疾书,引证《通典》、《文献通考》,大谈三代之治、汉唐盛况,或空泛议论吏治、兵制、田赋之得失。
林弈却并未急于动笔。他闭目凝神,脑海中闪过漕运码头的喧嚣,闪过老船工无奈的叹息,闪过改良船型在水槽中破浪前行的景象,闪过苏文正“需有非常之实绩”的告诫,也闪过徐阶“把握好分寸”的提醒。
良久,他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精光熠熠。提笔蘸墨,在那洁白的试卷上,落下了策论的标题:
《鉴古知今,格物兴革——论制度沿革与实务鼎新之要》
开篇,他并未否定古制,而是高屋建瓴,指出制度沿革之核心,在于“顺应时势,切合民情”。随即笔锋一转,直指要害:
“然则,如何知时势?如何察民情?非坐而论道可致,非空谈仁义可明。必也,格物以致知!”
他将“格物致知”从书斋的心性修养,巧妙地引向了认识客观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他以漕运为例,详述如何通过观测船只、水流、闸门,收集数据,建立模型,从而找出效率低下的真正根源,并提出革新之策。
“昔者,河工只知征民夫,加高堤坝,然不明水流之力,不晓泥沙之性,往往事倍功半,劳民伤财。若以格物之法,勘测水势,计算冲击,择要害处而固之,则用力少而成功巨。此非制度之变,乃认知之革,认知革则制度自然随之而新!”
他没有停留在漕运一隅,更引申至农事、工技、乃至吏治考核。“不明土壤肥瘠之变,何以定赋税之均?不通物料坚韧之别,何以省营造之费?不察官吏办事之效,何以定考成之实?凡此种种,皆需格物之功,方能洞悉本源,革除积弊。”
他雄辩地论证,真正的改革,并非全盘推翻旧制,而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更精确、更深刻的认知基础之上,是对旧有制度的精准优化与效能提升。他将格物之学,提升到了“鼎新之基,务实之本”的高度。
通篇文章,花团锦簇,文采斐然,逻辑严密,既有对经典的娴熟运用,更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尤其是那嵌于华美文辞之中的格物思想,如同锦缎上绣着的暗纹,不张扬,却无处不在,坚实有力,为整篇文章注入了迥异于寻常策论的灵魂与风骨。
当林弈落下最后一笔,轻轻吹干墨迹,只觉得精神一片澄澈。他已将所能言、所当言,尽数呈于卷上。至于结果,已非他所能掌控。
阅卷房内,灯火通明。当主考官徐阶与诸位同考官看到这份被糊名、誊录后依然光彩夺目的试卷时,皆是为之动容。
“此卷经义扎实,文采飞扬,难得的是见识高远,立意新奇!”
“这‘格物兴革’之论,虽前所未闻,然细思之下,确有其理。尤其这漕运实例,数据详实,论证有力,非是空谈。”
“只是……此等言论,是否过于标新立异?恐惹物议。”仍有保守的考官心存疑虑。
徐阶默默听着众人的评议,手指在这份试卷上轻轻敲击。他想起林弈拜会时的沉稳,想起那份漕运策论的惊艳,更想起苏文正信中的极力推荐。他沉吟良久,最终缓缓开口,一锤定音:
“此文,守正而出新,博学而笃行。其‘格物’之论,非是离经叛道,实乃将圣贤‘格致’之道,落于实处。于当今务虚之风盛行之际,有此务实之见,实属难得。依老夫看,当为魁!”
阁老一言,重若千钧。虽有微词,亦被压下。
放榜之日,贡院门前人山人aeite。当那巨大的金榜缓缓展开,“林弈”二字,赫然高悬于会元之位时,整个京城仿佛都为之寂静了一瞬,随即爆出震天的哗然!
会员!会试第一名!
寒门学子,格物学派,林弈!
张承、刘文远等人在人群中激动得相拥而泣。聚集在清源会馆的寒门举子们更是欢呼雀跃,仿佛是自己高中一般。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陈啸、李瑾等人站在远处,看着那刺眼的的名字,脸色惨白如纸,如同被抽去了全身的力气。他们动用了一切手段,打压、流言、甚至卑劣的暗算,却终究无法阻挡这寒门学子凭借真才实学,堂堂正正地登顶!
苏文正在漱石斋中闻讯,抚须微笑,眼中满是欣慰。
徐阶于府中得知最终结果,亦是微微颔,目光中带着期许。
林弈站在人群中,仰望着金榜上自己的名字,脸上并无狂喜,只有一片沉静。会元,只是一个新的。他知道,真正的较量,在那九重宫阙之内的殿试之上,才刚刚开始。
翰墨之争,已分高下。而接下来的雷霆之试,将决定他与格物学派的最终命运。
喜欢天命寒门请大家收藏:dududu天命寒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