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扶弟魔家的女婿完整版 > 100110(第6页)

100110(第6页)

小商品那边不一样,大车间,十来台缝纫机先挨着两排对好,旁边就是长长的桌子,摆着针线,再过去还有几道工序,小商品就做好了。

从他们厂子里生产出来,被运送到各地销售。

最后,就是要招人了。

上半年厂子是做饰品为主,新样子都拿到手了,样式也出来了,陈夏花要买材料,要招人,两头忙。

以前有福嫂子在,两个人还能一人忙一头,现在福家那边跑车去了,她这边人就少了,只能让庄蓝顶上来。

她去跑材料,庄蓝招人。

庄蓝是泼辣性子,倒是镇得住人,报名那天,附近几个村来的人不少,都是之前给他们作坊拿货去做的人。

厂房开起来了,他们就不外包出去了。

像去年那也是没办法,把材料拿回去做,材料多了少了的都有,尤其是小商品,拿回去做还有一个卫生问题。

颜色深的材料看不出来,颜色浅的材料,很明显就看得出来上边有黑印子,拿回来他们还要洗一遍,烘干,去年最后一批货时间赶,都来不及洗,还被拉货的老板趁机讲了价。

报名登记的排成了队。

庄蓝登记名字,住址,等都登记过了,让他们等一会,她拿着名单去找了庄炮仗两个,让他们帮忙指指哪些人留下来。

他们作坊做的小商品是独一份,首饰也不差,省里供销社都摆他们的了,庄蓝昨天听他们说过,说要“扩大规模”。

不光是把小商品铺到外省,首饰也要铺到外省去。

年前拉货的季老板那几个,吃到了冬天在外省铺货的红利,挣了大钱,前几天厂子开业,还专门跑过来道喜。

跟陈老板他们又谈了笔买卖。

庄蓝知道,他二哥跟嫂子本来是准备少招点人,等冬天再多招的,那天跟季老板谈了话过后,出来就改口了,说要多招点人。

向婆子认得的人多,附近村里的家长里短,他们这些老太平时没事都听了不知道多少回了,什么谁家的婆子妈厉害,想给儿媳妇立规矩,谁家的媳妇性子软,压不住。

她不认字,庄蓝就给她念,念到觉得人品有问题的,就划掉,他们招人也不是来人就招,只要人品没问题,没有那等偷鸡摸狗的行为的,就招。

厂子里每天做多少都是有数量的,庄民国说的,要制定数量,然后按数量给上工的算钱,不能按一天算钱。

“按天算,他们就不在乎每天能做多少了,安数量算,谁都想挣的钱多,就没功夫想别的了。”

庄民国上辈子在外地厂子里只打了一个月的工,人家那厂子先进呢,流水线上的机器哗啦啦自己就动了,人就站在机器旁边,手上的零件不断的往那机器流走的材料上放着,一条流水线上还有一个当组长的看着,一天下来,别说偷懒,连交头接耳都要扣钱。

人家这还是宣称的什么“军事化”管理。

他们的厂子可没有这么“军事化”的管理,只有从另一方面杜绝偷懒行为。

庄蓝捧着被划掉的几个人品不佳的,来的大部分都招了进来,对离开的她也说了,说的是场面话:“我们现在招的都是熟手,赶得急呢,等下回招人招得多了,你们再来报名试试。”

留下来的人问,“有多急,一天能不能挣两块钱。”

“什么时候上工。”

庄蓝说:“过两天要通知的。”

等陈夏花跑了布料回来,大货车上的材料卸下来放进了仓库里头,挑了日子,三天后进场开工。

福家刚买上了货车,就跑了一趟货。

陈夏花晚上跟庄民国说她去买布料看到的,“人家都不用人去,直接给那边打个电话就是,要什么货,要多少数目,你一说,人家就给你装好了,直接喊了车就给你发过来了,方便啊。”

省城搞小作坊得多,他们的材料都是从好几家作坊拿的货,现在不去厂子里买了,换票太难了,流程也麻烦,还要去申请,去打报告,等上边领-导批下来。

人家说他们这是搞“个体户”的,不管摊子铺得多大,总是有些看不起。

捧着钱、票还要被人看轻,碰上几个小领-导心情不好,就说这样没有,那样没有,去拿货跟受气一样。

前几年他们也是受气过来的,那时候也没办法,只有厂子里才有,要挣钱只有忍啊。

这两年他们已经不去厂子里拿货了,厂子里效益不好,反倒对他们“个体户”有两分好脸色了,追着问他们,“怎么不来厂里拿货了啊?”

庄民国听她念,知道陈老板对电话机是想安得很了。

他说的,“安一台。”

私人申请不容易,公司申请不一样。

要拿营业执照去。

“营业执照”用处大着呢,现在能申请电话机,以后人家买社保也拿营业执照去,等以后关工资了,发的工资都比普通的社保关得多。

庄民国上辈子,他大儿玉林就是给他买的最好的一种,也不知道他拿什么去办的,庄民国过了六十就关的工资,一开始领钱就比人家多好几百块,等每年往上涨的时候,差距就更大了。

他领了好些年过后,领工资的年纪又推迟了,男同志要到六十五才能领了。

陈夏花看着他:“真安一台?”

庄民国点头:“安。”

其实现在光有电话也算不上方便,其中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钱怎么付?材料的好坏,有没有新品?新材料怎么给另一方看?

不过现在有了电话机,已经极大的节省人们的时间了。

陈夏花点头:“我明天去跑一趟。”

第二天,陈夏花一早就起来了,跟要勤勤恳恳去读书上学的两个儿子一样早,坐上大儿子庄玉林的自行车去镇上,她体重不轻,农村的公路又是坑坑洼洼的,庄玉林差点没累成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