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记裁缝铺”的雷霆收网,如同在洛城阴暗的角落投入一道强光,驱散了笼罩在林椒心头的部分阴霾。手臂上的伤口渐渐愈合,留下了一道浅淡的疤痕,像一枚特殊的勋章,提醒着她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正如高朗所料,直接的威胁随着特务网络的覆灭而暂时解除。更让她欣喜的是,之前被莫名卡住的货源渠道,也悄然恢复了通畅。“新蕾服务部”的李科长再次主动联系她,态度比以往更加热情,绝口不提之前的“为难”只表示厂里计划调整,现在可以全力保障她的供货。
林椒心知肚明,这背后必然有高朗及其部门的斡旋。她没有点破,只是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了生意中。
没有了后顾之忧,“椒香”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洛城店在张芸的管理下业绩稳步提升,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时尚地标。老家的总店和第一家加盟店在王芳和孙梅的打理下也经营得风生水起。“碎布拼接”系列的成功,让林椒更加坚定了走“设计驱动、品质至上”路线的决心,她开始有计划地减少对瑕疵布和普通布料的依赖,更多地采购优质面料,提升整体品牌调性。
然而,林椒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此。系统奖励的【初级市场分析】技能和【时尚潮流感知】能力,让她敏锐地察觉到,本地乃至本省的市场容量终究有限,服装流行的源头和最新面料、配饰的集散地,在更南方的那个沿海省份,在那个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城市——广州。
去南方!去进货!去亲眼看一看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风景,将最新鲜的时尚血液注入到“椒香”品牌中!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如同野草般在她心中疯长。
她开始有计划地收集关于南下的信息。听说那边有个叫“高第街”的地方,是个体户的天堂,汇集了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各式新奇商品;听说广交会上能看到世界最新的潮流;还听说那边政策更灵活,机会更多……
但同时,南下的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风险也不小。治安、货源真假、语言沟通等都是问题。
她将这个想法首先告诉了孙梅和王芳。两人先是震惊,随即表示了担忧,但看到林椒眼中熟悉的、不容置疑的坚定光芒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
“小林,你去吧!店里交给我们,你放心!”孙梅拍着胸脯保证。
“是啊,林椒妹子,你是干大事的人,我们帮你守好家!”王芳也积极响应。
家人的反应则复杂得多。母亲王桂芬一听女儿要去那么远、传说中“很乱”的地方,眼泪立刻就下来了。父亲林建国更是眉头紧锁,连续抽了好几袋旱烟,最后只沉重地说了一句:“路上千万小心。”
搞定了内部,林椒开始做具体的准备。她清点了手头所有的流动资金,将大部分换成更方便携带的全国粮票和部分现金,又准备了介绍信和一些必要的证件。
就在她行程即将确定的前夕,高朗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在一个傍晚再次“顺路”来到了她的总店。店里正好没有客人,孙梅识趣地到后面整理库房去了。
“听说,你要出远门?”高朗靠在柜台边,状似随意地问道,目光却落在她已然无恙的手臂上。
林椒有些惊讶于他的消息灵通,但想到他的身份,又觉得理所当然。“嗯,想去南边看看,进点新货。”
“广州?”高朗直接点出了目的地。
林椒点头。
高朗沉默了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类似口哨但结构更复杂的东西,递给林椒:“这个你拿着。”
“这是什么?”林椒接过来,触手冰凉,似乎是金属材质。
“一个特殊的小玩意儿,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紧急情况,用力吹响它,或许能有点用。”高朗说得轻描淡写,但眼神里的认真却不容忽视,“记住,非万不得已,不要用。另外,”他压低声音,“到了那边,尽量住在政府指定的招待所,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进货最好结伴。那边情况复杂,鱼龙混杂。”
他没有明说,但林椒明白,这既是关心,也是一种隐形的保护和提醒。他或许无法像在本地那样提供直接帮助,但这小小的哨子和几句叮嘱,已然包含了太多。
“谢谢。”林椒将哨子小心地收好,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难以言喻的安心感。
“一路顺风。”高朗看着她,露出了那个熟悉的、让人安心的阳光笑容,随即转身离开了店铺,仿佛真的只是顺路过来叮嘱一句。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握着口袋里那枚冰冷的金属哨子,林椒知道,这次的南下之行,她并非孤身一人。有一种无声的力量,在默默地守护着她的征程。
几天后,林椒背着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旅行包,揣着厚厚的现金和粮票,以及那枚特殊的口哨,在家人和店员担忧又不舍的目光中,踏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汽笛长鸣,车轮滚动。窗外熟悉的景物飞速后退,前方是未知的广阔天地和无限商机。
她的心,随着列车一起,奔向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