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靠打脸爆红娱乐圈 > 第68章 叩门(第1页)

第68章 叩门(第1页)

那封匿名信被林椒小心地夹在了顾师傅的图册里,像藏起一枚火种。信上的字句她几乎能背下来“红星机械厂”、“高精度金属配件及模具加工”、“政策鼓励”、“技术下沉”。每一个词都敲在她心头最痒的地方。

向上游走。这个念头一旦清晰,就再也压不下去。服装行业,面料是根基,但决定版型挺括度、影响细节精致度的,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配件和模具。好的拉链顺滑耐磨,特殊的扣具画龙点睛,甚至未来如果想尝试更复杂的塑形内衣或者需要内置支撑的时装,都离不开精密的金属构件。如果“椒香”能在这方面掌握主动权,甚至形成一点技术壁垒,她坐不住了。第二天一早,安排好店里的事情,林椒就骑着那辆二八大杠,直奔城西的红星机械厂。

机械厂的大门比纺织厂更显厚重肃穆,高耸的围墙上还残留着些斑驳的标语。门卫室的老头戴着老花镜,从窗口探出头,上下打量她:“同志,找谁?有介绍信吗?”

“老师傅,您好。”林椒停下自行车,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没有直接提匿名信,而是换了个更稳妥的说法,“我是‘椒香时装’的,想咨询一下咱们厂办‘三产’服务部,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三产?”门卫老头推了推眼镜,似乎有些意外,“搞服装的找我们机械厂‘三产’?”他嘟囔了一句,但还是指了个方向,“往里走,靠东头那排红砖平房,门口挂了个‘综合服务公司’牌子的就是。”

谢过门卫,林椒推着自行车走进厂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和金属切削液的味道,与纺织厂的棉絮气息截然不同。厂房高大,偶尔传来机床运行的轰鸣声,透着一种重工业特有的力量感。

找到那排红砖房,“红星机械厂综合服务公司”的牌子倒是崭新。她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略显慵懒的女声:“进来。”

办公室不大,有些杂乱,一个四十多岁、烫着卷发的中年女人正坐在桌前织毛衣,见林椒进来,抬了抬眼皮:“什么事?”

“同志您好,我叫林椒,是‘椒香时装’的。想来咨询一下,咱们服务公司这边,能不能承接一些小型的、比较精密的金属配件加工?”林椒开门见山,同时留意着对方的反应。

“金属配件?”织毛衣的女人放下手里的活计,脸上露出诧异,“我们这是机械厂的‘三产’,主要是处理点厂里的边角料,帮职工搞点福利,偶尔接点外协的粗加工活儿。你说的精密配件得多精密?”

林椒早有准备,从随身带的帆布包里拿出几件“椒香”的衣服样品,指着上面的金属按扣、拉链头和几个用于装饰的、造型别致的金属扣:“就像这种,但要求更高。比如这个扣子,我希望它能更耐磨,光泽度更好,背后的钉扣结构更牢固。还有拉链,顺滑度是关键。”

她又拿出自己画的一张草图,上面是一个构思中的、带有弹性调节功能的特殊腰扣结构:“甚至像这种,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不知道咱们这边能不能做?”

那女人接过样品和草图,翻来覆去地看,眉头微微皱着。她显然不是技术出身,但也能看出这些东西和厂里平常干的粗活不一样。

“这个我说了不算。”女人把东西递还给林椒,语气缓和了些,“你得找我们经理,还有技术科的人问问。不过”,她压低了点声音,“咱们厂里那些老师傅,手艺是没得说,车钳铣刨磨样样精通,厂里现在任务不饱和,好多设备都闲着。你要是真有兴趣,我帮你问问我们马经理?”

“那太感谢您了!”林椒连忙道谢。

女人拿起内部电话拨了个号码,低声说了几句。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戴着眼镜、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马经理,就是这位林椒同志,想找咱们加工点精细配件。”女人介绍道。

马经理打量了一下林椒,又看了看她手里的样品和草图,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严谨:“林同志,你的要求我大致了解了。这些东西,论精度,对我们厂的设备和技术来说,不算难事。但是,”他话锋一转,“开一次模,调整一次工艺,都是有成本的。你这量估计大不了吧?我们这毕竟是国营大厂的底子,接小单子,不划算啊。”

果然,和当初找丽新制衣时一样的问题——起订量。

林椒没有气馁,她知道这是必然要面对的坎。她拿出之前说服王经理的那套说辞,并结合匿名信里暗示的“政策鼓励”加了点料:

“马经理,量确实是从小做起。但我们‘椒香’定位中高端,对品质和独特性要求很高,这也意味着单件产品的附加值高。如果咱们能合作成功,这不仅仅是加工几颗扣子的事,更是探索一条‘军民融合’、‘技术下沉’的新路子。我听说,上面现在很鼓励咱们这样的国营大厂,利用技术优势,扶持民营经济,盘活闲置产能。咱们这也算是响应号召,不是吗?”

她的话,半是商业谈判,半是政策引导,说得马经理眼神闪烁,明显有些意动。他沉吟着,没有立刻拒绝。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又被推开,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工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饭盒,像是刚吃完饭回来。他瞥见林椒放在桌上的那个特殊腰扣草图,脚步顿了一下,凑近看了看。

“咦?这东西有点意思啊。”老工人拿起草图,手指在几个结构节点上点了点,“这个弹性复位机构,用弹簧钢?考虑过疲劳度吗?还有这个卡槽,公差要求不低。”

林椒心里一动,知道遇到懂行的了,连忙恭敬地说:“老师傅您好,这只是初步构想,具体材料和工艺还得请教您这样的专家。”

马经理趁机介绍:“这是咱们厂技术科的八级工,赵工。赵工,这位林同志想找咱们加工点服装上用的小配件。”

赵工没理会马经理,依旧看着那张草图,眼里闪着技术人见到挑战时的光:“小丫头,脑子挺活。这东西做出来,不比那些进口的差。就是费点事。”

林椒立刻抓住机会:“赵工,费事不怕,只要东西好。我们愿意承担相应的开发成本。如果能成,这以后就是咱们‘椒香’的独门武器了!”

赵工抬起头,看了看林椒,又看了看马经理,哼了一声:“厂里那些新式数控床子,闲着也是闲着,落灰。拿来干点这精细活儿,正好练练兵。老马,我看可以接,就当是个技术储备项目。”

赵工这话一锤定音。马经理脸上的犹豫顿时消散了不少,他看向林椒:“既然赵工这么说那这样,林同志,你先留个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期望的数量范围,我们技术科评估一下,给你个报价和样品周期。如果样品你满意,咱们再谈后续。”

“好!没问题!”林椒强压住内心的激动,立刻拿出纸笔,开始详细撰写要求。

走出红星机械厂“三产”公司的大门,林椒感觉阳光都格外明媚。虽然只是叩开了门,离真正合作还有很长的路,但这第一步,她迈出去了!

她知道,如果这条路能走通,“椒香”将不再只是一个裁缝铺,或者一个服装品牌,而是开始触摸到“技术驱动”的边缘。

回头望了一眼那厚重的大门和轰鸣的厂房,林椒蹬上自行车,身影轻快地融入车流。下一个目标,是尽快把秋冬系列推向市场,用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为即将到来的、可能更“烧钱”的技术合作,储备足够的弹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