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靠打脸爆红娱乐圈 > 第70章 技术的门槛(第1页)

第70章 技术的门槛(第1页)

“椒香”秋冬系列的火爆销售持续了近半个月,热度才稍稍回落,但每日的营业额依然稳定在一个让同行眼红的高度。充足的现金流让林椒底气十足,她立刻将早已准备好的合作专项款提了出来,用一个牛皮纸信封装好,带着重新细化过的技术图纸,再次来到了红星机械厂。

这一次,她直接找到了技术科的负责人,一位姓周的中年工程师。周工戴着厚厚的眼镜,头发有些花白,但眼神锐利,透着技术工作者特有的严谨和一丝不易接近的固执。

林椒礼貌地说明来意,并将图纸和那个厚厚的信封递了过去。“周工,这是我们之前谈过的几款服装配件的样品开发需求,这是技术要求和部分预付款。”

周工接过图纸,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起来。他看得非常慢,手指偶尔在图纸的某个尺寸或标注上点点划划,眉头微微蹙起。办公室里只有纸张翻动和他偶尔发出的低沉鼻音。

林椒耐心地等待着,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她知道,从图纸到实物,尤其是这种非标的小零件,必然存在一道技术的鸿沟。

良久,周工终于抬起头,将图纸放在桌上,手指点着其中那张画着特殊腰扣的图纸,开门见山地说:“林椒同志,你这个‘风铃草’腰扣,想法是好的,造型也独特。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性,“有几个问题。”

“您请说。”林椒坐直了身体,态度谦逊。

“首先,是这个弧形花瓣末端的薄度要求。”周工指着图纸上0。5毫米的标注,“太薄了。锌合金压铸,这么薄的边缘,很容易产生填充不足或者应力集中,成品良品率会很低,甚至可能一碰就断。除非用更好的材料,或者修改设计,加厚。”

林椒心里咯噔一下。这个薄度是她为了追求轻盈和灵动感特意设定的,加厚势必影响整体效果。

“其次,”周工又指向内部那个细小的弹簧卡扣结构,“这个卡扣的精度要求太高了,我们的老机床,加工误差很难控制在正负0。1毫米以内。误差大了,要么卡不住,要么太紧掰不开。而且,组装也是个问题,需要专门的治具,人工组装效率低,一致性难保证。”

他顿了顿,总结道:“简单来说,你这单件东西小,但技术门槛不低。按你图纸的要求来做,开模费、材料费、加上我们反复调试的人工和设备损耗,成本会非常高。你预付的这些,”他瞥了一眼那个信封,“恐怕连开模和前期试产都不够。”

办公室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周工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林椒部分过于乐观的幻想。她意识到,自己还是把工业生产想得有些简单了。设计图上的线条是理想的,但机器和材料有其物理的极限。

【叮!检测到宿主遭遇技术实现壁垒,触发支线任务‘跨越门槛’。任务要求:在保证设计核心美感与功能的前提下,与技术人员协商,找到技术可行、成本可控的样品制作方案。任务奖励:现金100元,打脸值50点,【初级材料学】知识包。】

系统的提示适时响起,给了林椒一丝方向和底气。她深吸一口气,没有流露出沮丧,反而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周工,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技术上的事情,您是专家。”她先肯定了对方的专业性,然后才提出自己的想法,“您看,我们是否可以在保证核心设计和功能的前提下,做一些妥协和优化?”

她拿起笔,在草稿纸上一边画一边说:“比如这个花瓣末端,如果无法做到0。5毫米,我们增加到0。8或者1毫米,同时在背面做一些加强筋结构,是否能在保证视觉上不太显笨重的同时,提升强度?”

周工看了看她的修改草图,沉吟了一下:“倒是个思路。0。8毫米的话,良品率会提升不少。”

“关于那个弹簧卡扣,”林椒继续道,“精度要求我们是否可以适当放宽到正负0。15毫米?或者,我们换个思路,不用这种一体式的弹簧结构,采用分体式组合,比如一个简单的扭簧加一个卡槽,虽然零件多了两个,但加工难度会不会降低很多?组装也可以设计得更简单些?”

她提出的替代方案,是基于脑海里刚刚被系统触发的关于简单机械结构的模糊认知,结合了后世常见的一些卡扣设计思路。

周工听着听着,原本严肃的表情稍稍缓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女同志不仅懂设计,对工艺和结构也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想法,虽然略显稚嫩,但方向是对的。

“分体式扭簧”周工喃喃自语,拿起自己的铅笔,在图纸上快速勾勒起来,“嗯,这样确实加工更容易,组装可以用简单的压入治具……成本能降下来不少。”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两人就着图纸,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林椒坚守设计的“魂”,那个风铃草的轮廓和整体的灵动感,而在实现方式和细节参数上,则充分尊重周工的技术建议,不断调整、妥协、优化。

最终,一份修改后的技术方案初步成型。腰扣的厚度适度增加,内部结构改为更易加工的分体式,部分精度要求放宽。虽然与林椒最初的完美构想有差距,但核心美感得以保留,并且实现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按照这个新方案,”周工重新核算了一下,“开模和试产的费用,你预付的这些应该差不多了。但如果后续大货,成本还是比普通扣子高很多。”

“只要能做出样品,验证市场和工艺,成本问题我们可以后续再想办法优化,或者通过产品定价来消化。”林椒坚定地说。她知道,这第一步必须迈出去。

离开红星机械厂时,天色已近黄昏。林椒虽然感觉脑细胞消耗了大半,但心情却轻松了不少。技术的门槛很高,但她找到了跨过去的可能。

她骑着自行车,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拐向了“椒香”总店。快到店门口时,她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倚靠在自行车旁,似乎在等人的挺拔身影是高朗。

他今天没穿保卫科的制服,换了一件浅灰色的夹克,显得随性了些,夕阳在他身上镀了一层暖金色的光晕。他看到她,脸上露出了惯常的、阳光般的笑容,抬手打了个招呼。

林椒心头莫名一动,想起了那晚在店里感受到的、来自窗外的视线。她停下自行车,走了过去。

“高干事?这么巧。”

“不巧,”高朗笑着摇头,目光坦然地看着她,“我听说你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今天特意过来看看,我们的‘万元户’女企业家,有没有被钞票压垮。”

他的语气带着熟悉的调侃,但林椒却从他眼底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关切?

“压垮倒不至于,不过刚才差点被技术难题卡住。”林椒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道,下意识地揉了揉还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高朗看着她这个小动作,眼神微动,随即状似随意地问道:“哦?遇到什么难题了?说出来听听,说不定我这个外行,也能提供点不一样的思路?”

他的态度自然,仿佛只是朋友间的闲谈。但林椒知道,高朗绝不是一个会无的放矢的人。他此刻的出现,和这个看似随意的问题,背后是否藏着别的含义?是与红星机械厂有关,还是与他正在调查的事情有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