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霖望着他离开的背影也没有着急,不急不缓地灭了蜡烛,处理完上面的痕迹,又抓了一把灰尘往桌上、凳子上轻轻一吹,恢复原样这才跟着出来。
三步两步追上蔡泽民,将报纸塞进他的手里,压低声音道:“您拿回去糊窗户吧。”
其他人不了解自家父亲,可陈怀霖知道。
如果真的一点期待都没有,他当初不会收沈明玉当学生,当年在国外留学的学生,大多都会选择理工科,更加注重科技的发展。
只有蔡泽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门‘没什么用’的学科。
因为他始终相信,一个新东西的兴起必然有它存在的意义,相比于米国,他们国家心理学的发展已经很落后。
在米国他见识到了心理学很多应用,在刑侦上、医学上、教育上。。。。。。而他们还在温饱上挣扎。
蔡泽民抓着报纸的手收紧,回到了牛棚,悄无声息地上床,闭上眼睛。
从他一晚上没松开的手,足以知道,他一晚上都没睡。
。。。。。。
对于蔡泽民的反应,沈明玉能猜个差不多,也能理解,她只能说,时间还长慢慢来吧。
时间飞快,天气慢慢转凉,萧景川腿好后投入了紧张的训练,期间他又出了几次任务,回来带着小伤,沈明玉也习惯了。
最近厂里工作也忙,她有时候还得帮袁大海他们抓人。
碰到合适的机会,还会让杨萌萌跟着参加锻炼,自从上次萧景川住院开始,杨萌萌学习画像就没有断过,加上沈明玉的指导,进步不小。
还有,九月份种下的丝瓜也结了不少,瓜条顺着竹竿爬到了凉棚上。
眼看着冬天来临,过冬的物资也要准备上了。
辽省的冬天似乎来的格外早,沈明玉已经穿上了薄棉袄,可她还是觉得冷得不行。
担心下雪的时候出行不便,她最近有空就会和赵嫂子出门囤粮食,这会家家户户都有地窖,就是为了方便存粮食。
别说,看着地窖一点一点被塞满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前段时间各个村粮食基本都收完了,沈明玉除了去副食品店买粮食,还专门请赵嫂子、王勤他们帮着在村里买了点。
冬季的菜品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白菜、土豆、萝卜等等。
说实在的,吃得沈明玉嘴巴都淡出鸟了。
想着这样不行,她去找了赵嫂子,两人琢磨着腌制点咸菜,沈明玉还稍微做了改良。
腌制了不少辣白菜。
吃的准备差不多,穿的也不能少,萧景川勉勉强强有过冬的厚棉袄,沈明玉还没有呢,沪市的冬天没有这边冷,她的小薄棉袄肯定是熬不过去。
只是这时候棉花也稀缺,确实有价无市。
这天,她正发愁,赵嫂子找来了,“妹子,走,你前两天不是和我念叨买不上棉花吗?娘家村隔壁收了不少,咱们找人换点去。”
沈明玉眼前一亮,“嫂子,我去推车。”
正好是休息日,两人骑着车就去了。
赵嫂子娘家村隔壁是刘家村,村里有专门种植棉花的地,上交完公棉剩下的会分给队里的队员们。
所以他们村的棉花比较富余,经常会有其他村的人以走亲戚的说法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