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杜若母女二人来到县衙的时候,已经人满为患。
只见公堂上,县太爷正在审理案子。
因案件牵扯太多,影响太恶劣,所以这次审案,特许全城的百姓旁听。
梁庚原是化县周边村镇的,因从小聪敏好学,长得又颇为俊俏,很是得长辈的喜欢。
长到十岁,梁老头不忍聪明的长孙被埋没在乡野间,更舍不得让他在乡下种一辈子的地。
于是便咬了咬牙,无视小儿子一家的反对,强硬的把梁庚送进了学堂。
梁庚是个争气的,没几年,便给他考了一个秀才功名回来。
或许是家里读书的气运都被耗尽了。
自那以后,梁庚也去考了几回举人,却怎么也考不上了。
随着一次次名落孙山,眼看着家里就要卖地送他去赶考,梁庚羞愧不已,他自认为还没有这个脸。
这可是梁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点田地啊!
如何能毁在他的手里?
再说了,对于他读书这事,二叔一家向来颇有微词。
若是把祖田也给卖了,二婶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他。
遂坚决辞了祖父的好意,只身带着一点行李来县城,准备找个活干。
都说富举人,穷秀才,这话是一点没错的。
他虽说不用再服徭役,还有见了县太爷不下跪的特权,甚至田地还能免除一定的赋税。
听着是好处多多,但是也依然改变不了他没有盘缠再去赶考的窘境。
好在这山不亮那山亮。
很快他就在县城找到了一个酒楼账房的活计,一个月能有一两银子的工钱。
放在天灾之前,一两银子可不少了。
若不是东家见他是个读书人,身上还有功名在,想结个善缘,他是拿不到这么高的工钱的。
当然,他的好运还在后头。
那东家见他做事勤勤恳恳,又没什么恶习。
最重要的事,他是个读书人,日后前程远大,便想把自己的闺女许配与他。
白员外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不仅经营着两家酒楼,名下还有布庄、粮铺、当铺。
最重要的是,还有几百亩的田地,是名副其实的地主老爷。
这么好的事情,梁家自然是同意了。
梁庚和白家的小闺女很快就完婚。
婚后未过多久,白家小姐便有了身孕,并顺利诞下一名男婴。
见到白白胖胖的大外孙,白员外一个高兴,便把这家酒楼给了女儿了。
于是梁庚摇身一变,又成了酒楼的东家。
原先他手里没什么银钱,自然无法照拂家里。
如今成了酒楼的东家,便把二叔一家安排进酒楼里做事。
算是感谢当年,家里举全家之力供他读书的情分。
听闻他堂弟原先也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可惜家里的银钱都给他这个哥哥使了,以至于耽搁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