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啊!那就没有人要买吗?”
“如今可是七月底了,没多久天气就该冷下来了,没有屋子,可要怎么过冬啊?”
“谁说不是呢!今儿已经有好几个人在集上打听哩。”
“那打听到了吗?”
“大家都忙着开荒呢,谁有那闲工夫去烧砖啊!”
老伯撇撇嘴,才又道:
“不过俺听说,已经有大户人家在找老师傅烧砖哩,过不了多久应该就有青砖卖了。
不过想来价格应该不便宜,不是咱们老百姓能负担得起的!”
老伯说着,又唉声叹气起来:
“这个冬天,不知多少人要被冻死咯!”
说完,不再看杜若一眼,拎着藤篮里的草药走远了。
逃荒路上不少人都受伤了,且进山找吃的,挖地开荒也难免会磕着碰着,所以买草药的人很多。
很快,老伯的身边就围了一圈人。
见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买的东西,杜若便带着明珠回来了。
回来以后,便如火如荼的投入到烧砖大业之中。
红砖虽然更结实,且易成型,但是需要加入煤矸石和页岩,原材料不好找。
所以杜若选择了青砖,青砖的原材料只需要粘土和水,这两样她目前都不缺。
青砖虽然硬度和耐久度比不上红砖,但是用来建造底层楼的房子,绰绰有余。
且青砖的防水效果,抗氧化能力是红砖所不能比的。
烧制青砖的粘土需要自然风化至少一年以上,这样才能粘土的干燥性、成形性和焙烤性能。
粘土风化后,烧制出来的青砖毁损率低,品质也更好。
但是杜若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她不可能现在挖土,然后明年再来烧砖,这样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只能去大自然中寻找已经风化好的粘土。
何谓风化?
便是露天中的泥土经过风吹雨淋,特别是经过冰冻作用,让粘土内部结构松解崩裂,变得更加细碎和颗粒的过程。
且经过雨水的洗涤,能够去除粘土内的杂质,例如可溶性盐等,进一步提高粘土的可塑性和稳定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在东北常年大雪,表土基本都被冰冻过。
加上她这只是一个小砖窑,每次能够烧制的青砖有限,所以原料倒是不难找。
杜若去后山的小土坡上,便找到了不少颗粒细腻、黏性强的黄黏土。
找齐粘土以后,杜若才开始下一步——炼泥!
古法一般是人工踩泥:黏土加水搅拌,由工匠赤脚反复踩踏,直至泥料均匀无气泡。
但是杜若不想这么费脚,便换了木锤捶打。
她力气大,效果也差不到哪去。
捶打好,才放入制作好的木制模具中,这些日子,她去林子里砍了不少书来制作磨具,就没一刻空闲过。
泥块脱模阴干后,才放入窑炉中进行烧制。
她这只是个小煤窑,单次可烧制万块左右的砖,每次的烧制周期约天。
上次杜若忙着挖窑洞,且急需青砖去砌门窗,所以只烧制几千块砖。
所以等杜若第一批的青砖烧制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