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住了三天,医生检查后说大人孩子都没啥问题,王秀娥和安杰就各自抱着新生的娃娃,回家坐月子了。
回到家,丁母忙前忙后,又要照顾王秀娥,又要看着三样,还得伺候两个更小的奶娃娃,虽然高兴,但也确实累得够呛。
王秀娥看在眼里,就对老丁说:“孩子他爹,你给俺娘打个电报吧,告诉俺娘,俺生了,是对龙凤胎。看她方不方便过来搭把手。”
老丁现在对王秀娥是有求必应,立马就去邮局拍了电报。没过几天,王母就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了。
王母一进门,看见闺女脸色红润地靠在床上,旁边并排躺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外孙,欢喜得不行:“哎哟俺的乖乖,长的真好看。”
她放下带来的土鸡蛋、小米和红糖,洗了手就迫不及待地抱抱这个,抱抱那个,稀罕得不得了。
王母这一来,丁母可算松了口气。两个人分工合作,一个主要负责做饭、洗涮,一个专管照顾产妇和三个孩子,顿时就轻松了不少。
王秀娥乐得清闲,安心躺着坐月子,奶水足,心情也好。
王母和丁母虽然偶尔在照顾孩子的方法上有点小分歧,比如一个觉得该捂严实点,一个觉得该凉快点,但总体上都心疼孩子,也体谅对方,相处得还挺和睦。
老丁下班回来,看着家里井井有条,媳妇孩子都被照顾得好好的,心里对岳母更是感激,嘴也更甜了:“娘,辛苦您了!多亏您来了!”
王母笑着摆手:“辛苦啥,看着俺闺女和外孙,俺心里高兴!”
有了亲娘和婆婆的双重照顾,王秀娥这个月子坐得是相当舒心,身体恢复得也快。
俩小家伙在王秀娥充足的奶水和外婆、奶奶的精心照料下,一天一个样,越长越白胖喜人。
相比之下,安杰那边就有点手忙脚乱了。
江德华虽然能干,但毕竟年纪轻,很多老规矩也不懂。
江德福又要上班。安家那边看着不放心,就把一直在安家帮佣的孙妈派了过来帮忙。
孙妈是安家的老人,规矩大,讲究多,做事有一套自己的章法。
而江德华是从农村来的,性子直,干活风风火火,怎么直接怎么来。
这一下,一个讲究体统的“城里保姆”,一个淳朴实诚的“农村小姑”,两人在怎么照顾孩子、怎么伺候月子、甚至饭菜咸淡这种小事上,都闹不到一块去。
常常是孙妈说:“哎呀,德华同志,这尿布不能这么晾,得用开水烫过再晒太阳。”
德华就回:“咋那么麻烦?俺看晒晒就中!”
孙妈嘀咕:“给孩子擦脸这毛巾得是专用的软和布。”
德华觉得:“俺看俺嫂子那块旧毛巾就挺软和!”
两人谁也不服谁,闹了不少鸡飞狗跳又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
安杰夹在中间,又是无奈又是好笑,这月子坐得,倒是比王秀娥那边热闹多了。
王秀娥有时候听着隔壁的动静,都忍不住跟自家娘和婆婆嘀咕:“安杰妹子这月子坐得,可真是不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