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爱卿你插翅难飞笔趣阁 > 第138章(第1页)

第138章(第1页)

嬷嬷脸上的得意僵了僵,刚要开口反驳,屈元青已从案上拿起两份文书,快步上前递到她面前,语气带着些许藏不住的嫌弃。

“这是礼部的测算文书,上面有徐三慎的亲笔签名和印信;而这份是江南今早送来的加急奏报,说昨夜降雨导致江水再涨半尺,西边旧堤已有渗水迹象,急需朝廷调度糯米灰浆补修。太后素来体恤百姓,想必不会因‘学礼’误了关乎性命的大事。”

文书上的朱印鲜红刺眼,奏报里的文字字字紧迫,嬷嬷的手指捏着文书边角,嘴唇微抖,不知说些什么了。

她来时,太后只说“昭和年轻,东方景明是商贾出身,屈元青又快老糊涂了,定然能拿捏的住”。

可谁能想到这两人竟如此难缠,十分懂得借题发挥。

就在嬷嬷语塞之际,一直沉默的昭和忽然起身。

她走到殿中,目光清亮地看向嬷嬷,没有了往日的跳脱与活泼,反而多了几分沉稳与坚定。

“嬷嬷,本公主并非不愿学《八雅》《女戒》。而是《八雅》里的琴棋书画,本公主幼时便学过;《女戒》中的道理,母妃也常与我讲。再者现下这个情况,就算要尊祖制也得讲一下‘因时制宜’了。”

“眼下江南百姓正处于危难之中,若本公主只顾着闭门学礼,置民生于不顾,即便学通了典籍,又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打下的基业。”

“想必,列祖列宗定能体谅昭和,太后也定愿为天下苍生而舍身取义,放弃祈福并带领宗室为江南捐银,成就一番美名。”

她顿了顿,声音又提高了几分,却不显得尖锐,反而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若太后执意怪罪,那昭和也无话可说,只请太后于江南安稳、皇兄回朝之后再行降罚,届时昭和绝不反抗。”

“不过话又说回来,百姓安稳,江山稳固,不就是对先祖最好的告慰,对太后凤体安康最有效的祈福吗?嬷嬷以为,本公主这话,有没有道理?”

这番话既给了太后台阶,没直接驳斥“学礼”的要求,又暗指其“借祈福谋私”,将“学礼”与“民生”绑在一起。

若太后再坚持,便是“不顾百姓”;若太后不愿放弃,便是“不尊太后祈福之意”。

嬷嬷被怼得脸色发白,张了张嘴却找不到反驳的话——她知道,若真闹到宗室面前,这些话传出去,太后只会落个“重规矩轻民生”的骂名。

毕竟百姓最在乎的就是日子能不能过好,自己能不能活好。

“公主……公主所言,老奴会如实回禀太后。”嬷嬷的声音弱了几分:“只是太后凤体现今有恙,还请公主三思,莫要让太后寒心。”

“本公主自有考量。”昭和微微颔首,语气却十分平淡。

嬷嬷见状,也不敢多留,躬身行了一礼便匆匆退去,连殿外的阳光都似比来时黯淡了几分。

待殿门关上,东方景明忍松了口气,屈元青看向昭和的眼神则多了几分赞许。

屈元青道:“公主方才那番话,说得极好,既没落人口实,又守住了理政的权柄。”

东方景明也点了点头,却仍有几分担忧:“太后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怕是还有后招。我们得提前准备,尤其是防汛的银两与官员调度,绝不能出岔子。”

昭和走到案前,拿起江南的奏报重新细看,指尖在“旧堤渗水”几个字上轻轻点了点。

“侍中说得对。方才我看奏报,发现江南巡抚提到邻县的糯米储备不足,若要补修旧堤,需从京中调运。”

“能否烦请东方大人从商行调一批糯米过来,先解燃眉之急?至于官员,太后若想罢免督工官员,定会找‘办事不力’的由头,我们得先核对各官员的功绩,提前备好说辞。”

她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全然不像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倒像是一个掌权多年的上位者。

屈元青捋了捋胡须,眼中赞赏很甚。

他先前虽支持霍骁的举动,但因为没有和昭和公主共过事,所以并不知道她的能力到底有几分。

再加上昭和公主平日总是显露出一副活泼与天真的模样,他这心里便也难免有些许质疑。

但从昭和公主今日的表现来看,她确实能担大任,而平日活泼与天真,在此刻看起来倒像是一种伪装了。

如昭和所料,三日后,太后又生一计。

这次,她没有再派嬷嬷前来说要祈福一事,而是让吏部侍郎张启带着几道弹劾奏折,径直来到了明华殿。

奏折里弹劾的,正是东方景明举荐的两名江南督工官员,罪名是“国丧期间铺张浪费,挪用防汛银两修缮工棚”。

张启将奏折往案上一放,脸色严肃:“东方侍中,屈大人,公主殿下,这两名官员的所作所为,有违国丧节俭之制,更是挪用民脂民膏,若不罢免,恐难服众。”

东方景明拿起奏折,快速扫过上面的内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铺张浪费”的罪名,定是太后捏造的。

昭和昨日说完,他就让凌七派人去查了所有和江南防汛有关人员的动向。

“张大人,”东方景明将奏折放下,语气平静,“这两名官员修缮工棚,并非为了享乐,而是因连日降雨,工棚漏雨严重,民夫们夜里只能睡在泥泞里,不少人都生了病。修缮工棚是为了让民夫们能好好休息,好有精力赶工期,何来‘铺张浪费’之说?至于挪用银两,我这里有他们的支出明细,每一笔都有民夫代表的签字,大人可以看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