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景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不能慌,更不能让霍骁担心。
他必须尽快查明是谁在背后捣鬼,也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不能让这件事继续发酵下去。
他点了点头,转身跟着赵小四离开巷子。
只是这一次,他的脚步不再轻快,反而带着几分沉重。
秋日的阳光依旧温暖,可他却觉得浑身发冷。
街边的梧桐叶还在飘落,打着旋儿落在地上,像是一张张嘲讽的脸,提醒着他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路过一家茶馆时,里面传来阵阵议论声,隐约能听到“东方侍中”“陛下”“惑乱朝纲”的字眼。
东方景明脚步一顿,攥紧了腰间的木牌——那枚刻着“骁”字的并蒂莲木牌,此刻竟像是有了温度,提醒着他,他的身后有霍骁。
抬头看向皇宫的方向,东方景明的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一切既来之,则安之,总会有办法度过去的。
祥宁宫。
太后正坐在贵妃榻上,听着身边嬷嬷的汇报,嘴角噙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
嬷嬷说:“巫少司这事办的漂亮,先让小儿传唱,再让人引导局势,想必很快全京都的人都会知道,当朝皇帝是一个不顾朝纲礼仪,昏聩无道之人。”
身边的老太监应和:“巫少司此举既借了民间口舌,又不会牵扯出您,届时陛下与东方景明被流言缠身后,朝堂上自然会有老臣出面弹劾,宗室那边也能顺势发难,咱们只需坐山观虎斗便可。”
太后冷哼一声:“坐山观虎斗?哀家现在可没这么好的耐心。”她抬眼看向窗外,秋日的阳光落在庭院里,却暖不透她眼底的寒意,“去,多增派点儿人,务必让这首童谣传进京都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嬷嬷心头一凛,连忙应声:“是,老奴这就去办。”
待嬷嬷退下,太后端起桌上的茶水,轻轻吹了吹浮沫。
想起方才嬷嬷提及的歌谣,她嘴角的笑意更浓。
巫睢果然没让她失望,只用一首小儿歌,就将霍骁与东方景明推到了风口浪尖。
她要的从来不是“流言”,而是“乱局”。
只要京都乱了,霍骁忙着应付民间非议与朝堂弹劾,昭和那个丫头的储君之位自然摇摇欲坠。
而宗室亲王看到霍骁“失德”,也会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
届时她再从中斡旋,既能借宗室之手打压霍骁,又能将东方景明彻底从霍骁身边铲除,一箭双雕。
正思忖间,殿外忽然传来脚步声,是太后安插在东方府附近的眼线回来了。
“回禀太后,东方景明从郎府出来后,途经巷子听到孩童唱那歌谣,脸色十分难看,后被小厮催促着回了府,至今未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