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吸一口气,不再试图用神念去触碰那危险的种子,而是于识海之中,观想其形,默诵起源自灵魂深处的古老经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道德经》的经文,字字珠玑,蕴含着天地至理,清静无为的意境缓缓在她心间流淌,也试图弥漫至整个识海。
起初,那黑莲种子毫无反应,甚至传递出一丝“吵闹”和“无用”的淡漠意念。
但当她诵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阐述对立统一、相生相克的道理时,那种子表面的微光似乎极其轻微地波动了一下。
仿佛那蕴含毁灭与终末的本源,听懂了关于“对立”与“相随”的法则,这似乎触及了它存在的某种根基。
鹿笙心中微动,继续默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一次,种子传递回的意念不再是纯粹的漠然,而是一丝极淡的…“疑惑”?“水”?“不争”?这与它毁灭与掠夺的本性似乎截然相反。
有效果!
鹿笙精神一振,趁热打铁。她想起前世曾读过的《爱莲说》,虽非道经,但其对莲之品格的赞颂,或许能产生奇效?毕竟,此物形态也是一株“莲”!
她于识海中观想清水芙蓉之姿,默念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番描述,与那毁灭、吞噬、寂灭的黑莲本性简直是南辕北辙!
然而,奇异的反应生了!
那黑莲种子先是传递出强烈的“排斥”与“谬误”感,仿佛在说:“我不是那样!我生于混沌,染尽万劫,妖异绝世,蔓枝遮天!”
但紧接着,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象,似乎又隐隐触动了它最深层的某一点灵光。它本就是混沌青莲莲子所化,虽入魔道,执掌毁灭,但其最初的本源,仍是那株孕育创世的混沌青莲!那至高的、纯净的、不染尘垢的“莲”之本性,或许早已刻入其最核心的真灵深处,只是被魔性层层掩盖。
此刻被这截然相反的“赞颂”所刺激,两种极端对立的意象在种子的灵性中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思考”。
它表面的光芒明灭不定,传递出的意念变得混乱而矛盾,时而暴戾,时而沉寂,时而疑惑。
鹿笙感受到了这种剧烈的波动,心中既惊且喜。惊的是其反应激烈,喜的是它并非完全不可沟通的死物,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层面。
她不敢再过度刺激,缓缓停止诵经,只是将一丝《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的平和意境包裹过去,如同轻柔的安抚。
许久,种子的波动才渐渐平息下来。它似乎“瞪”了鹿笙的神念一眼(如果它有眼睛的话),传递出一个复杂的意念,混合着“无聊”、“奇怪”、“暂时安静点”的情绪,然后再次陷入了半寐状态,但那持续汲取她灵力的度,似乎…微不可察地减缓了那么一丝丝。
有效!
虽然效果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开端!意味着这毁灭造物,并非完全无法理解和引导!或许,通过合适的“交流”,未来能找到一种更安全的共存方式?
鹿笙缓缓退出识海,后背已被冷汗浸湿。方才的尝试看似平静,实则凶险无比,一旦引黑莲的反噬,后果不堪设想。
但值得。
她稍稍平复心境,决定不再多想。当前要任务,是彻底恢复状态,然后想办法离开碎石坡,尽可能多地采集样本,最后安全返回入口。
她重新闭上眼,握紧灵石,继续运功。石室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体内的危机似乎找到了一线微弱的疏导之机,但体外的秘境,依旧杀机四伏。那缕遥远的恶意窥视,仿佛并未消失。
鹿笙知道,她只是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喜欢仙路搬砖请大家收藏:dududu仙路搬砖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