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与林九娘借阴沟潜入,一路避开巡夜僧侣,直抵地下三层密室。
空气潮湿腐朽,烛光摇曳中,墙上挂满画像——皆是抗金殉国者,然最中央一幅,竟是赵鼎卧病在床之像,面色枯槁,气息奄奄。
旁侧朱笔批注赫然写道:
“待其薨,立灵位以聚民心;哀兵之势成,则天命可移。”
赵构盯着那幅画,指尖几乎掐进掌心。
他们不仅要架空朕,还要借相父之死,制造天下共愤?
再往里走,沙盘陈列中央——临安皇宫、禁军营房、太学、丞相府环列四周,箭头密布,路线清晰。
冬至祭天日程被圈出,标注如下:
太学生集体跪谏→禁军换防生变→丞相府突大火→百官拥立监国摄政
这不是忠烈祠,是政变指挥部!
林九娘低声道:“他们在等赵鼎‘病逝’,借悲情掀起舆论浪潮,再以‘清君侧’之名逼宫。”
赵构冷笑,取下墙上一枚铜牌——青铜质地,刻着四个古篆:“礼归天下”。
“好一个‘礼’字。”他摩挲着印信,眼中寒光如刃,“用忠义做刀,拿民心当盾,步步为营,图谋社稷……可惜,朕比你们更快一步。”
他将铜牌收入怀中,转身时语气平静得可怕:
“明日,让王希孟来审这帮‘忠臣’。”
与此同时,沈如雪依旨放出风声:朝廷将严查“借忠烈之名结社干政、蛊惑士民”者,凡涉私设宗庙、妄议朝政者,一律按谋逆论处。
消息一出,崇礼会内部顿时炸锅。
深夜,两名黑衣人鬼祟潜入市舶司旧档房,撬开暗格,取出一只铁箱,疾奔码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他们不知道,林九娘的皇城司早已布网多时。
铁箱被截获时沉甸甸的,打开后,一本手稿静静躺在其中——
《监国策》。
开篇即言:“今主昏于上,权奸当道,然国不可无治。宜择儒臣贤者代帝理政,待赵鼎康复即还政。”
冠冕堂皇,实则字字诛心。
而最令人震怒的是,末页七人联署名单中,赫然写着两位现任六部侍郎的名字!
赵构坐在灯下看完,久久不语。
窗外雷声滚滚,仿佛天地也在怒吼。
他缓缓抬起手,从贴身衣袋中取出那半块玉佩——裂痕依旧,血渍斑驳。
当年张元礼临终前攥着它,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官家……小心身边人……”
如今,阴谋浮出水面,幕后之人终于露出了獠牙。
而这场戏,才刚刚开场。
他凝视玉佩,眸光幽深如渊。
明日提审,该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忠烈”。【君臣同审】
泉州府衙地牢,烛火摇曳,铁链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