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翊轩又发了一个文档到群里,里面是大量的图片。大部分都是监控画面,还有少量的聊天记录截图。
文档结尾部分是文字,是询问余志接触过的人的笔录。
“王伦退学后曾跟余志频繁的见面,时间有限,我们两个只调取了学校对面咖啡店和学校食堂的监控,发现余志只要不上课,就会跟王伦一起出来。”
“尤其是自杀前三天,他几乎是整天整天跟王伦泡在一起。从这几天的监控也能看出来,余志的姿势总是窝着,头垂下去,肩膀塌着,状态看着很不好。”
“我们特地找了他平时上课时的监控进行对比,余志是有点驼背,但跟自杀前几天还是有差别。据几个上课时跟余志坐得比较近的同班同学,他们也觉得那几天死气沉沉,就像生病了一样。”
“这些聊天记录,是我们从市支队记录里调出来的。余志死后,学校报了警,警方经过调查确认为自杀,就保留了部分关键信息,其中就包括余志生前的聊天记录。”
“余志没什么朋友,微信联系人也没几个,平时说话的也就是班级群和家庭群。他自杀前几天跟王伦有过交流,但交流的不多,主要是王伦问他‘感觉怎么样’‘心情有没有好点’之类的问题,他回答说没事。”
罗望和萧婉仪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们在自杀前都曾频繁的跟王伦见面。
为此,青云区刑警大队也怀疑过,怀疑这三人其实并不是自杀,而是谋杀。
不过尸检结果没有问题,他们查了三人跟王伦的聊天记录,也没查出什么可疑的东西,最终还是判定为自杀。
“既然线上的聊天记录都没什么问题,那带有引导自杀的话大概就是线下见面时说的。”谢尧指了下余志和王伦面对面坐在食堂的截图,“你看他们两个在食堂坐了整整两个小时,两个小时能说的东西太多了,这才只是一天而已。”
“而且还有一点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刚才钱书说萧婉仪明明已经跟家里达成了协议,她来承担弟弟一家需要的生活费,她的父母不能再干扰她的生活。她和家里也一直维持着这个协议,井水不犯河水。”
“那后来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让她的父母突然找来学校呢?”
林翊轩沉吟了一下,问:“你是怀疑王伦找过她的父母?”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谢尧手撑着下巴,“应该说我不止怀疑王伦找过萧婉仪的父母,我觉得他是把这三个人的父母都找了一遍。”
“根据我之前的观察,王伦并不是一个特别擅长打心理战的人,他的境界没高到几句话就能把人劝自杀了,尤其是在面对面的时候。”
“他自己应该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想寻找外力,也就是这三个人的父母。如果这三个人本身就已经被干扰,失去了正常思考的能力,这个时候再去劝自杀,那就事半功倍了。”
吴边:“那要我们去找死者的父母证实吗?”
谢尧点头:“需要,王伦那边估计问不出来,得辛苦你们出差一趟了。”
依旧是吴边和钱书两个老搭档出差,分别去了三个受害人家中,见了死者的父母。
一周后,他们带着消息回来,王伦果然有联系受害人的父母。
余志的父母是接到了自称是学校老师的电话,老师说余志又想退学了,而且这回怎么都劝不住,如果家长不能来劝,那学校只能给余志办理退学了。
因为余志闹退学的事发生过一次,再加上打来电话的确实是江市的号码,他们就也没多想,直接冲来了学校。
来到学校以后,余志解释说自己没想退学,虽然一边读研一边打两份工的压力非常大,但渐渐地他也习惯了,从中找到了平衡。
当初想退学不是因为不爱读书,而是生活压力太大,压得他喘不过气。现在他已经读到研三了,这个时候再放弃太可惜,他也不傻。
本来听到余志这样说,他们就放下心来,打算回老家去了。可就在回家前,他们在学校食堂吃了顿饭,正好隔壁桌子坐的是余志的同学。
他们听到余志同学说余志打算瞒着家里退学,就等着父母离开了以后去找老师签字呢。
这回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余志的话了,并且为了防止余志不退学,他们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陪着余志上学,一直到他毕业。
余志很崩溃,问他们如果真来了江市,生活成本提高,弟弟妹妹们怎么办?
现在的生活就已经够难了,他们再过来,家里的钱只会更加不够花,他没有精力再去打第三份工。
然后余家父母就理所当然地埋怨到了余志头上,说他要是不整天想着退学,哪里会这么麻烦?
余志不断地跟家里解释自己真的不想退学了,想退学是研一的事,那时候退学还不算太可惜。现在他已经研三了,退学代表着两年多的时间成本全白费,他不会退。
余志已经将利弊分析得十分清楚,很可惜,他的父母不信。
后来,就是警方在监控上看到的那样,余志越来越崩溃,最终选择自杀。
余志父母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自己的孩子说一百句不如外人说一句,而且不管实际情况,只想让小孩像八爪鱼什么都兼顾得很好。又要很好地完成学业,又要懂事的帮家里减少负担。
实际上,一个人能一边打工一边读书还保持成绩很好,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