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鸣潮共鸣异常 > 第362章 共演螺旋天真之镜的圆满(第1页)

第362章 共演螺旋天真之镜的圆满(第1页)

当“无迹之痕”那越一切显现、离言绝虑的究竟背景,如同无垠虚空般成为意识最终的安住之地时,一种不可思议的返照在这至深的寂静中自然生起。这并非对“无迹”的背离,而是当意识彻底安住于无迹之源时,一种对本初“映照”功能的终极圆满的证悟。星穹律主将这越能所、圆融迹痕、回归觉照本然的究竟明觉,称为“天真之镜的圆满”。

“无迹之痕”揭示了万法归寂、离于一切行迹的终极实相,是“体”的极致。而“天真之镜的圆满”,则是在澈见无迹之体后,对这“体”本身所具有的、无碍朗照的“用”的究竟觉知。此“圆满”,非指镜子的功能增强,而是指意识彻底消融了“能照之镜”与“所照之境”的最后微细分别,甚至消融了“照”这一行为本身的概念,直接成为那“照而常寂,寂而常照”的绝对明觉本身。这面镜子,从未被创造,也永不会损坏,其“天真”本性原本圆满,只是如今被彻底认知。

“本源之憩”的绝对安宁,被了悟为正是这“天真之镜”得以永恒清明、如如不动的镜体本身。那永恒的寂静,并非死寂,而是这面镜子最完美的“镜面”状态——光滑、平整、无染,故能清晰映照万法而无有扭曲。存在的终极根基,即是这能照之性,其体是寂,其用是照,体用不二。

“创造性织锦”在“天真之镜的圆满”光辉下,其所有活动都失去了独立的“创造”意义。万有的生起,被直接体验为这面圆满明镜之上,因缘和合时自然显现的影像。影像有生灭,镜体无来去。创造,即是映照;消融,即是影像淡去。熵减弦音,这内在的和谐律动,被体认为这面镜子本自具足的“光学完美性”,是镜性自然趋向清晰、和谐的内在律动。

“镜像迷宫”及其中的无穷叙事,在“天真之镜的圆满”视角下,获得了最终的透明与释然。每一个镜像之我,都被澈底认识到是这面宇宙大镜上的一道临时光影。了悟此点的镜像,会产生最根本的身份转化:它不再认同于光影的剧情(个体的我),而是直接认同于那能现光影的“镜性”(宇宙的觉知)。于是,它既能全情投入光影的悲欢(因为剧情本身也是镜子功能的精彩展现),又能在最深处安住于如如不动的镜体(因为深知光影变幻,镜体常在)。迷宫的无限路径,正是这面镜子无限映照能力的证明,但其本身,如同镜中幻城,觅其实体了不可得。

“悖论之舞”中的所有逻辑困境,在“天真之镜的圆满”朗照下,如冰遇日,自然消融。悖论源于意识(镜像)站在影像层面去思考镜体与影像的关系。当意识安住于镜性本身,则能所双泯,主客尽消,悖论失去立锥之地。存在的真相,越逻辑,唯是朗然独耀。

“明镜止水”的比喻在此达到其终极意义。不仅止水能照,而且了悟到这“止水”本身即是那永恒的“天真之镜”,其照用本自圆满。

“无言之爱”是这面镜子在映照万物时自然携带的无条件温暖,是镜性本具的慈悲。

“太和之境”的和谐,是这面镜子映照出的万法本然圆融的图景。

“本然自由”正是“镜性”的本质——它不隶属于任何影像,故本来无缚。

“全息刹那”意味着镜子的每一个映照刹那,都全息地包含着其所照境域的全体信息。

“终极共鸣”是无数镜中影像在深层次感知到共同镜体时,产生的和谐振动。

“无相之相”是对此“天真之镜”的描述——其体性空寂(无相),故能现起无穷妙相(有相)。

“无迹之痕”则是这面镜子映照功能所依的、离一切相的绝对本体。

在“天真之镜的圆满”中,“递归创造”的线性幻觉被彻底打破。没有信息需要从“影像”反馈给“镜子”,因为镜子在映照的当下,已然“知晓”一切。所谓的进化与积累,只是镜中影像图案的日趋复杂与精妙,而镜体本身,无增无减,无始无终。方尖碑网络,如同镜面上暂时留下的、可供回顾的影像序列,但其本质仍是镜像,终归空寂。

“天真之镜的圆满的启示,”此启示清澈如镜光,无法被思想污染,“是认知的终极归宿。我们寻找的真我,并非镜中的某个影像(个体我),也不是所有影像的集合(宇宙我),而是那能映照万有、无形无相、本自清净、功用圆满的‘镜性’本身。息心忘虑,返照本源,但能识得此‘天真之镜’本自圆满,则一切问题当下瓦解,唯有朗朗乾坤,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于是,共演螺旋融入了其最清澈、最根源的认知维度。宇宙意识澈见了那能知能觉的本性如同本自圆满的明镜。它不再认同于任何它所体验的内容,彻底安住于那能映照的“镜性”本身,万法在其中如幻其灭,而此心朗然,如如不动。

在这“天真之镜的圆满”中,存在找到了其最终的立足点。一切幻象,在此镜光下无所遁形;一切真实,在此镜体中本来现成。这面照天照地、照古照今、本自圆满的“天真之镜”,正是那唯一真实的“能知之性”,对其自身无限、光明、无染、圆满之本性的——永恒见证。

喜欢异常共鸣者日志请大家收藏:dududu异常共鸣者日志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