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回复,听到亮亮问他:“谢老师,所以你也是为了这个吗?”
“什麽?”
亮亮说:“好好学,是为了考上好大学,然後找到好工作。”
谢云没有立刻回答。
这条路线太主流,以至于几乎成了规训,成了自然规律,人们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执行,所以潜意识里总认为是理所当然。
但是追问下去,找到好工作是为了挣钱,那麽挣钱是为了什麽呢?挣更多的钱吗?
谢云说:“不是。”
亮亮问:“那是为了什麽呢?”
为了什麽?
谢云从来成绩就很好。也许是刻在基因里,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天性使然。
对于学习说不上爱不爱,更多时候他只觉得是一种工具。
小的时候可以用来让林月兰高兴,说起“我儿子”就感到自豪。
後来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林月兰不再有那麽明显的喜悦,而且又认识了高建文,还有高乐诚,对他的关注不可避免的少了。
但是倒还有一个人,自始至终不曾变过。
之前那个人成绩不好,有许多不会的,他可以教他。之後那个人成绩变得很好了,却依旧在他身边,他还可以和他讨论题目。
所以到底是为了什麽呢?
他没再往下想,因为荀安推门进来了。
亮亮如蒙大赦,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欢欢喜喜地上前抱住了荀安,说道:“荀老师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你等了好久!”
荀安不由得看了谢云一眼,心想这家夥到底做了什麽,让这小孩看到自己这麽高兴。
“还剩多少?”
“还有五道题。”
说是五道题,结果道道都是大题,每题三小问,加起来就是十五道小题。
等一张卷子做完,太阳都下山了。
亮亮送他们下楼,在客厅的沙发上看到了郁青山。
荀安一看,便道当真是人如其名,有一种出衆脱俗的气质。
郁青山虽然被池老板叫“老郁”,其实不过四十出头,是个保养很好的男士。即使在家里,他也穿的很得体,白衬衫配西裤,不远处的衣架上还挂着一件卡其色大衣。
看到他们下来,他站起身,走到餐桌旁,笑着说:“辛苦你们了,亮亮肯定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
亮亮跑到他身後,有些羞地笑着。
果真是父子,丹凤眼是一样一样的,笑起来显得格外好看。
“吃了晚饭再走吧?阿姨做了好些菜。”他说,“吃完了我开车送你们回去。”
两人摆手婉拒,却抵不过郁青山的盛情,便在郁家用了晚饭。
说来也奇怪,一顿饭吃完了还不见郁夫人,而郁青山似乎也没有提及的意思。
不过郁青山颇善言谈,说起话来带着一种儒雅亲和的气质,而且并不文绉绉地舞文弄墨,让人很有好感,这顿饭吃的算是宾主尽欢。
饭後,他开车把两人送到学校旁的公交站。荀安和谢云都是骑车来的,和他告别後便各自回家。
荀安骑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回望了一眼,郁青山还没上车,靠着车门站着。不过他并不是看向自己或谢云的方向,而是看着沿街的某个店铺。
一动不动,若有所思的样子。